阅读历史 |

第127页(1 / 2)

加入书签

像是这次对北戎作战,英郡王就在朝堂上自动请缨,表示自己一定会踏破北戎王廷,将北戎王族抓到太庙献俘。

他要是光是嘴上一说也就罢了,他还将北戎如今的情况都做出了一番了解,然后做出了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还喊出了打到北海的口号,可以说,各方面都搔到了圣上的痒处。

圣上对此颇有些心动,就算是不让英郡王作为主帅,但是,颇有些想要让儿子出去历练一番的意思。

而根据东宫的推演,以如今朝廷的实力,此战的胜率超过了九成,那一成无非就是担心天时,毕竟草原上总是会有各种灾害,说不定就要坏事。不过,就算是打持久战,以朝廷如今的财力,也是不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领兵的不是傻瓜,几乎就是白捡军功,而英郡王如今已经是郡王之尊,若是他立下大功,回头该如何封赏呢?

因此,东宫詹事府这边,一帮人都觉得,必须要破坏此事,甚至还有人异想天开,想要让太子也率领一路大军出征,太子差点就心动了。

第59章

太子的思量其实也有道理。就像是当年的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建成也是从过军的,只是到了后来,李建成留守大后方, 而李世民却是带着他的天策铁骑征战四方。哪怕李建成各方面都非常出色,但是因为李世民军功卓著, 所以, 李建成做得再好,也是没用,在大多数人眼里, 李世民就是比他强!许多人愿意支持李世民, 即便是李渊坚定地站在了长子身后, 李世民依旧有着坚定的支持者,哪怕只有几十个, 也足以奠定最终的局面。

后来,李世民悍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换个人搞出这种事情来, 只怕天下早就乱了,毕竟,李渊虽说嫡子只剩下李世民一个,但是其他庶子还是很多的。但是, 因为李世民立下的诸多功劳, 还有他身边那些支持者,另外就是一些原本中立, 但是对李世民还是存着一些好感的文武官员,这让李世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住了局势。

若是英郡王立下战功,说不得许多勋贵就会转而坚定地站在英郡王那边,甚至, 一些文官也会动摇。因此,太子觉得,自己也需要军功来保护自己,或者说,增加自己这一方的筹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