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 / 2)
大家便心照不宣地装作看不到了。
反倒是光幕中所言的《图说》, 祁元询很感兴趣。
《图说》者, 内容简短且多配图画, 用于给小孩子开蒙启智是最适宜不过了。
尤其是皇室子弟, 娇生惯养的趋势愈发明显起来, 到那时怎么教人,便是老师要考虑的问题了。
倒不是祁元询多嘴,只是授业的老师,倒也不是没有不会好好教书、能将一个深厚的道理很浅显地讲明白的好老师在——毕竟用故事将道理,将所述之意寓于言中,这是儒家老祖宗时代便有的基本技能了——可是还有一些大儒,就是爱掉书袋,仿佛不将佶屈聱牙的文字用同样晦涩难懂的意思说出来,便不足以显露他们的水平。
公允地说,祁元询的二弟汉王,以及堂弟昭德郡侯等人从前厌学,是有道理的。
彼辈本就不好学习,师长传授课业的时候又学得一知半解,又兼天潢贵胄,无甚压力,最后自然是无心向学了。
宗室继承法度修改后,诸王王子多有奋起——实在不是这块料的,短时间内,为了名位也稍有振作——可是汉王心在大位,储君名分定下,心态失衡,终于在文学课业上更加不堪了。
汉王如此,祁元询这个皇太子要去说他什么?能说什么?
倒是《图说》,给小孩子看的书,到时候他做好了,因是皇太子所作,免不了送呈天子面前,天子要如何使用,他也不去多管,他自家的孩子,却是要管好的。
天子与中宫少年相识,彼此之间情深意笃,后宫未见新人。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天子后宫只有皇后一人。
纵然那些女子如同摆设,天子从前在藩邸的时候,就是有侧妃的。
皇后对此一向很大度——毕竟天子不好美色,纳进这些侧妃也是另有目的的——到了天子要给儿子们安排的时候,她也只是先征求儿子的意见,不主动给人,但也不会横加阻拦。
祁元询回宫未久,天子便给了他一个消息。
朝鲜世子李芳远监国,请奏大周,并愿两国修睦,又重申了其父以及当年高丽时代的国策,便是以小事大,愿意子孙后代永远尊奉大周。
什么最能表达诚意呢?
在两国未曾交战的情况下,便是上贡了。
朝鲜从前被充作前朝东胡人的牧场,其国在当时有原朝统辖之地里顶尖的马场,养着的都是难得的良驹神骏。
宣武年间开始,高丽进贡的首要贡物,不是他们早已为天下称的人参,而是马匹。
一匹匹良驹入周,大周仿佛要将彼国的良驹掏干净才罢休。
良驹、人参,都是从前已有定数的贡品,此番追加也就罢了,除此之外,天子还让朝鲜择官宦之家的美貌处子为贡女,送入宫中。
前朝原廷不乏来自高丽的贡女,宣武帝一统天下后,接收的末帝后宫,胡人、高丽女子为数不少。
宣武帝本人虽不吝于宠幸这些女子,以安抚部分降部势力,但之后在高丽进贡时,从未让他们贡女入京。
只是后期朝鲜事大周甚恭,彼此之间的关系,又不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便想要再仿前朝,令皇族、宗室与朝鲜李氏联姻。
朝鲜前身高丽,不知有多少王后出身东胡宗室贵女,彼已深知其中利害,自然不愿轻易相信宣武帝意欲儿女婚姻的说法。
旁的不说,秦王妃王氏不就是前车之鉴吗?
宣武帝本人固然不在意胡汉之分,然而联姻便要以正妻之位许之,他的儿孙可会不在意?
乾圣帝本身不是个好美色的,皇后在位,夫妻二人琴瑟和谐,哪里会在意贡女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