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23(2 / 2)

加入书签

“本王虽然在歧元县呆的久,可也有许多技术没弄清楚,是不敢揽那差事的。”

秦四可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手里头有技术,歧元县里里外外的又都十分了解,便是这差事给了旁人,到最后也定然跑不出他的手掌心。

想当初鲁莽骄傲的四皇子已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学会了用事实说话。

燕洵就笑,“二皇子怕是要抢这个差事。”

“何止,太子那边的人也在争抢,背地里老七那边的人也有参与,不过应该不是老七自己的意思。”秦四没好气道,“现在正是多事之秋,手头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却非要盯着别的差事不放。”

且不说边城那边的大事,便是歧元县这里也有不少事情。

链蛇他们本不属于这里,是跟杜先生从差不多的地方来的,可他们又跟杜先生不一样,是人,这就得好好安排,叫他们尽快适应这里。

原本燕洵安排链蛇他们留在下沙县,后来觉得歧元县更合适,便叫他们来了歧元县。

里里外外招待他们的都是秦四。

“衙门重建的事儿商讨的怎么样了?”燕洵随着秦四走,发现去的地方是秦四自己的水泥楼,便知道事情应该是不太顺利,否则秦四完全可以直接带他去见那些官员。

秦四脸色瞬间变得不好看,引着燕洵进了水泥楼,又叫人安排幼崽们,这才说:“都无心干正事。当初没参与祭祀的后悔,又后悔没去边城帮忙,急着打听京城的消息,想回去。”

“还有看中歧元县潜力,准备暗地里买地皮的,叫我拦了。”

总结就是一句话:这些个在京城磨洋工惯了的朝官,觉得天高皇帝远,又觉得再另建衙门肯定不是皇帝的意思,便揣摩一番圣意,开始磨洋工,为自己捞好处了。

“章程总得有吧。”燕洵倒也没生气,衙门另建进度慢,着急的不是他,只会是皇帝。

“章程有,我看了,估计是为了应付父皇写的。”秦四没好气道。

“能用就成。”燕洵笑了下,给秦四出主意,“你给皇上写信,如实写。这一来一回,我估摸着边城的那些学生应当也历练的差不多了,正好叫他们来歧元县按照这些章程来……”

秦四听着就是眼睛一亮,恨不得拍大腿,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京城第一、第二学堂的学生都毕业了,其中好些个都是进士出身,人才、名望都有,其中世家、寒门也都有,正是一群理念跟京城老臣不太一样,却又十分适合歧元县新衙门的人。

且这些学生如果先前还有些骄傲的话,那么这次去边城,尽管只是站在朝官后面看着他们跟妖国大妖谈判,那也足够他们学到不少东西了。

经过这么一历练,原本的骄傲只会变成沉稳的压力,叫他们沉下心,踏实做事。

叫他们来正好能解歧元县的燃眉之急,秦四甚至是觉得燕洵一开始就是故意的,先是从京城弄来这么多朝官,再一分为二,一部分送去边城帮忙,一部分留在歧元县。

这其中给他们的选择也多,每一个选择都对应着相应的结果,而最后一招便是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们,一旦他们来歧元县,那对原本的朝官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给皇帝送信是个得罪人的活,不过秦四却不在乎,飞快地写了信,叫人送去火车站。

*

京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