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5(2 / 2)
第二天早上,苏颖难得地大清早就起床,准备去伊武崎峻那里。
在餐桌上,和她一起吃早饭的十年后的自己只是顺口问了一句学得怎么样,在得知第一天只是看书之后,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说起来,十年后的自己,最近好像一直在忙什么东西啊……
而第二天的关于咖喱的教学,一开始是从伊武崎峻对于咖喱的说明开始的。
在书上看到的介绍,显然不如经验丰富的厨师亲自说明让人印象深刻。
“「咖喱」一词,来源于印度南方语言的泰米尔语,意为「许多香辛料混在一起烹煮」,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香辛料总汇。”
“追根究底的话,所谓的「香辛料」,就是指的「香味」、「辛辣」和「色彩」。经过厨师的调配,各种香辛料可以发挥出相乘的效果,调配的种类越多,各种香辛料的本身的特征就很容易受到压制,进而转变成温和又受到大家欢迎的味道。”
“印度,是咖喱的起源地。他们那里的天气终年闷热潮湿,食物非常容易变质。面对这种情况,华夏以及日本的厨师想到的办法是制作熏制品,而印度人,则是选择将食物配入香料,增加食物的色香气,也能令食物保存更久。”
说起来,在没有冰箱的时代,食物的保存都是一个大问题啊……苏颖这样想着。
“以保存更为持久为最初目的的印度咖喱发展到现在,固有的风味早已成型,正宗的印度咖喱是辣度强烈兼浓郁的。而且,重点在于香辛料的烹煮顺序和组合的他们,对于咖喱食谱这种事情毫不重视,每个厨师做的咖喱都别具一格。但是有趣的是,这样的印度咖喱,反而成功跻身于世界级美食之列。”
“没有菜谱……全靠个人感觉吗?”苏颖对这点倒不是很吃惊,因为华夏料理也大多是这样,只有西方的料理,才会像做实验一样精确到以克计。
伊武崎峻介绍的最多的是印度咖喱,毕竟是咖喱的鼻祖,而其他地方的咖喱就介绍比较简单了,“泰国的咖喱加入了椰浆、香茅、月桂叶等独特的香料,使得泰国的咖喱味道鲜美独具一格。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咖喱会加入芭蕉叶、椰丝等当地特产,味道较淡而且清香,味道比较大众化。”
“而日本的咖喱。”伊武崎峻顿了一下,似乎在构思,一会才继续说道,“日本的咖喱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才传入的,不同于东南亚地区的咖喱,日本的咖喱更加精致、细腻、温和。”
原来日本的咖喱是那么晚才传入的啊……看着日本随处可见的咖喱粉、咖喱块,还有华夏国内各种咖喱包装袋上标记着的日本风味,差点就能让人以为日本才是咖喱的发祥地了好吗!
“不过,说日本是咖喱的又一个发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