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9(2 / 2)

加入书签

  反正只是出些东西做成本,卖不完可以自己吃啊,又不浪费!现在家里真的一毛钱都没有了,上次粮站的商店里来了几丈红布,家里婆娘念叨了好久,闺女就要出嫁,连身像样的红衣都没有,都是因为没钱!

  只要能给闺女一件像样的嫁衣,最好还能攒点嫁妆,脸皮算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 55 章

  自从王大婶的摊子顺利开张之后,秦家的院子就更加的拥挤了。

  基本都是为了摊子的事情。

  大家也都不是傻子,秦家不仅让王大婶在这边做生意,甚至还帮忙搭了棚子,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一个欢迎的信号。

  现在大家的日子都称不上好过,能多挣哪怕一点呢,农村的花费少,积少成多,也算是有个盼头。

  虽然也有些唱衰的人,这么多人都想摆摊子,到时候有人买没都难说,再说现在家家户户有的东西基本一样,就说王笑笑卖的东西吧,材料不过是红薯、土豆、油糯米、面粉之类的,谁家都不缺,只是不舍得弄罢了。

  但更多的人是抱着一个期望。

  这时候有想法的和打嘴炮的就有了明显的区别,有想法的已经开始准备搭棚子的材料了,打嘴/炮的还在喋喋不休的讨论,一会儿提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建议,一会儿批判一下,活像刚从联/合/国退下来的。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秦家院子旁边的小棚子就增加到了六个。

  除了一家卖编织品的,剩余的五家都是吃食摊子。

  秦吉林也很有规划,五家吃食摊子在马路的一边,编织品摊子在马路另一边,算是一个简单的分类。

  王笑笑从来不知道,原来村子里的人这么多才多艺。

  就说那个做编织品的摊子,什么形状的编制都能做,甚至还能定制。小到日常用的箩筐,大到竹床、竹沙发,特制的还有竹子形状的小动物,圆滚滚的熊猫、小狗就摆在外面,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就算不买,一天也要跑过来看八百遍。

  其他的吃食摊子就各有千秋了。

  蒸的、炒的、煮的、煎的,居然都没有重样。钵子糕、炒米、串串、糯米滋,平常都不知道,小小的秦家村中,竟然有这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