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6(2 / 2)

加入书签

  丁侍郎由苏桓一手提拔上来的,有心维护,是以紧忙替他答话:“回禀相爷,坝址若是经验老道的能工巧匠选的,自然不会有错。坏就坏在,当地的郡守硬塞了一个人进去,坝址便是那人强行敲定的。”

  欧阳槐冷哼一声:“愚蠢至极!”顿了顿,“幸甚为筑坝截断了水流,没有造成过多伤亡,只是死了十几名工匠。”

  又道:“既然是郡守导致的,那就把他供出去吧。及时止损,弃车保帅!”

  丁侍郎心有余悸地说:“确实死伤不多——不过,当地一些百姓认为水坝坍塌是水神发怒了,他们原本就不同意筑坝,这下更是借此大做文章,阻挠工事进展。”

  “水神?老夫竟忘了这一茬。”欧阳槐端起热茶吹了吹,“近来接连天灾,上天是在警告苍生,主君不贤啊!”

  此话一落,室内登时寂静无声,丁侍郎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苏桓不知何时回过了神,冷不丁低声说:“陛下已然颁下了罪己诏。何况而今既无战乱,又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上天这些‘警告’,怕是还掀不动龙椅。”

  欧阳槐微敛眸光,乜了他一眼:“掀不动,那是因为风浪还不够大!丁侍郎,你以为如何?”

  丁侍郎陡然被点名,吓得浑身一颤,余光瞥了瞥一副四大皆空模样的苏桓,顶着压力说道:“既然风浪不够大,不妨助助势,派人在前往益州途中放出言论,煽风点火。”

  欧阳槐微不可察地笑了笑,脸色顿时缓和:“只是一条线还不够,最好举国上下人心惶惶、群情激愤!”

  如今陛下不再听话,已然成了烫手的山芋。那他欧阳槐只好丢了,寻一个既不烫手又听话的来。至于苏桓,倘若心意已变,也不必执着,毕竟他需要只是一个听话的工部尚书,谁来担任并不重要。

  不知欧阳槐心中所想、尚被蒙在鼓里的苏桓,还在为水坝之事懊悔郁结。当初他提议筑坝确实是为了利民安.邦,想有所作为。可如今弄巧成拙,他不禁怀疑是自己错了吗?

  不是的!他要证明他没错!

  回府的路上,苏桓突然扬声大喊:“掉头!进宫面圣!”吓了马夫一跳。

  见马夫呆愣地看着自己,他瞪大眼睛呵斥:“快啊!”

  马夫连连应声,扬起鞭子骤然一挥,马车立时飞奔起来。但苏桓心急如焚,恨不得飞进皇宫,他再次催促:“走近道,再快一些。”

  苏桓进宫从来不抄近道。一来,他喜欢行在平坦大道上的感觉;二来,他总觉得人烟稀少的地方容易出事。

  好巧不巧,他第一次抄近道,果真就出了问题。

  一名黑衣人从天而降,一刀便将车夫捅断了气!好在苏桓早有准备,听到异样后,当即抽出藏在座椅下头的短刀,趁其不备忽然袭击!黑衣人被伤到了腰腹,苏桓则急忙脚底抹油钻下了马车。

  黑衣人没有完成使命,自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