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3(2 / 2)

加入书签

  你说你没有,有几个肯听?

  赵大正好排在百名开外,要不是略差一点,就是被避嫌了。

  就算是被避嫌了,至少在主考官看来他是三人里面表现相对差的,不然怎么落榜的不是赵二?

  同窗以为说到这份上,他就该想得通了。不是你差了多少,而是做主考官的为难,他不能同时录取你们仨,整个省才一百个名额,你家就占去三个,这结果出来考官包括你们全都面临口诛笔伐,落榜考生尤其是刚刚排在百名开外的会放过你?

  你有实力也不怕再等三年,届时就不存在避嫌一说了。

  对有些人来说,一切有了解释就过去了,不会再想。赵大这人吧,比较认死理,要是他凭本事落了榜哪怕尴尬心里倒还好受一些,要真是被避嫌了,他想不通。

  赵家跟钱家是姻亲,在蓉城当地多少有些能量,加上赵姑爷教书多年,在府学之类的地方都有熟人。赵大让当爹的帮他打听,赵姑爷就去了,结果真有人知道。

  “你们家老大本来是取上的,听说糊名排在九十九,拆出来之后,考官们得知他们兄弟跟解元是表亲,商量过后,把一百零一提了上来。”

  因为是赵姑爷去问的,人家藏了一半没说。当时一百前后的位置上争议本来就很大,负责阅卷的考官各执一词,初排名是主考定的,后来得知九十九是赵大,他们怕惹一身骚提起来一百零一其他考官也没意见,两人之间谈不上有多大差距,看卷子差不多的。

  说白了,哪怕没有避嫌这一说,赵大中或者不中都在主考的一念之间,中了占运气,不中也不算冤。

  虽然没明说,赵姑爷听说他最初排九十九就有数了。

  要把人从七八十上面撸下去还需要好生商议,九十九和一百零一能有多大差别?取谁不是取?何必给自己添麻烦?

  朋友还在开导他,让他也别埋怨,说这个没办法,三兄弟撞在一届,又跟燕王府沾亲,全录取了省内学子一人一口唾沫星子就能把主考大人骂臭。

  这卷子毕竟不像后世能一题一题明确打分,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过尔尔,你说你是凭实力,哪怕把答卷拿出来给世人看,恐怕还是没法服众。

  赵姑爷倒是很理解主考大人,想着老大实力在这儿了,等三年,下届一定没问题。

  他回去将这事告诉赵大,赵大胸闷得厉害,就一个想法:凭什么呢?

  家里劝也劝了,看劝不过来只得先为赵二打算,老大是落榜了,老二跟着还得上京城参加会试呢。

  北上这一路,乔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