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2(2 / 2)

加入书签

  飞飞马上接过话头,给观众们介绍了一下学术会议的基本流程:首先,由组委会确定这次会议的几个主题,然后邀请相关学界的领头人,或是最近有突破性学术进展的学者来做报告、开讲座,介绍文保科技的前沿发现;另外还会穿插安排不同主题的研讨会和工作会议,等于给全国各地的文物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参会者除了完成自己的发言任务,便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会场旁听,跟相关领域的同行们交流。

  当然,也有不少参会者是纯来听课的。不少民间的文保爱好者就提前报了名,象征□□点入场费,拿到旁听证之后,便可以自由接近心仪的学术大佬,和他们面对面交流。

  佟彤作为新生代文物修复师,并没有太高深的学术着作,只是在某次研讨会里担任一个特邀嘉宾,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故宫的工作经历。

  她也挑了几个感兴趣的讲座,打算在闲暇时间旁听。

  飞飞还在跟直播观众们插科打诨。佟彤随口问:“你们怎么也来了?”

  飞飞故作神秘地一笑:“这个问题问得好。铁粉们都知道,咱们苹果视频向来只追热点,那么这次咱们追的热点就是——”

  佟彤忍不住在一边跟猜,心中闪过一个个学界大佬的名字。

  飞飞忽然尖叫一声:“来了!——自由研究员施一鸣先生,文物界打假专家,微博一百万粉,宣称这次会议上他将要宣布一个颠覆性的大新闻——同志们,冲鸭!”

  她调转摄像头,欢天喜地朝走廊尽头一个人冲了过去,镜头外面的手朝佟彤挥了两挥,表示拜拜。

  佟彤:“施一鸣?……”

  ------------

  好像听说过这么一个人。所谓“自由研究员”,就是不挂靠任何学校和单位,在业余时间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吃穿不愁、为爱发电的学者越来越多,很多人从业余转成全职,专门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

  当然,“自由研究员”队伍里良莠不齐。水平比较差的只能算作民科,在网上接收公众的嘲讽;水准高的,也能在期刊上发表论文,或是出版学术专着,成为学界的重磅角色。

  这个施一鸣,就是个比较有名的自由研究员。他自称不喜欢在事业单位里束手束脚,觉得学校扼杀人的创造力,因此另立门户,单起炉灶,专攻文物真伪鉴定。

  虽然在学术界名声有限,但在文玩圈,这也是个大佬,每天都被各种公众号花式引用。

  佟彤远远一望,那个施一鸣大约五十岁,长得慈眉善目,一个肉鼻头,拥有这个年纪大叔的常见烦恼:一个光溜溜的头顶。

  周围寥寥一圈头发,都用梳子一根根拢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