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2 / 2)
这会儿,他顺势直接给了皇帝。
皇帝接了折子。
宋问道:“皇上,臣回想当时记忆,头疼地厉害,想先行退下。”
皇帝十分和蔼道:“退下吧,朕命方太医去衙门替你看诊。”
“谢皇上!臣告退!”宋问退下。
“我送宋大人。”萧略丢下一句就去追人。
宋问走得不快,像是在等他,见人出来,他轻声说:“萧将军,你要的慰伤兵之策,我已呈递皇上。文官与武馆官势同水火,日后当避嫌才是,我也能少得些参本!下官,就此别过!”
第41章
宋问那份依据现代制度结合原身策问, 写出来的关于慰伤兵的折子, 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讨论不断。
毕竟大理朝与现代不同, 很多提出的计策看着不错,要实行起来实在异想天开。
健全制度,防止腐败,这项十分可行。
只要皇帝用几个绝对忠心的亲信把控相关环节,那完全不用担心制度能否顺利推行, 以及有人阳奉阴违的问题,反倒比现代更能取得效果。
但让伤兵、残兵就业的问题, 就不行了。古代本就地少,加上主要是粗放型农业模式,商业以行商或简单手工业为主,其他需要人力的行业基本没有, 非常的普通百姓都找不到活干, 何况这些伤兵、残兵?
还有不少条款, 朝堂上都在争论,但这些都不关宋问的事了。皇帝也召见过他, 就他折子上所言的计策进行询问,不过宋问不懂这些, 也就是现代的时候听说过其中一二,自己补充删减了,交了份折子上去。
这时候,他失忆这点就很好用了。凡是不知道的, 一律摇头说是想不起来,皇帝见他一问三不知,也没办法,只能放人出宫,自己找其他官员商量。
而宋问也没闲着,他正忙着在宅院那块润好的田种水稻。
六月下秧苗,已经晚了一个月,再不种,就只能错过今年的种植。之前萧略说让宋问去他庄子上取秧苗,如今两人别过,话还是宋问说的,当然“骨气宋”肯定是不要萧略庄子上的秧苗了。直接与阿眠一道出城去村子里打听,哪里有秧苗卖。
大理朝京城靠北,种稻的非常少,权贵富户庄子上有,但也少,灌溉太麻烦,产量也低。前段时间手摇水车出现,他们庄子上倒是想着要造,从而多种些水稻,但宋问直接把水车方子给了皇帝,一下子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