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8(1 / 2)

加入书签

,真假明觉

  逍遥窟一案中的三名主使处决那天, 恰巧是在立冬, 空气虽冷, 却挡不住全京城百姓高涨的热情,民众自觉地形成了人流, 沿着正阳大街, 如潮水般浩浩荡荡地涌至城南的菜市口观刑。

  凑热闹的人自然也有, 但大部分前来的百姓还是怀着对逍遥窟的满腔怨恨,他们无处发泄, 只能将这滔天的恨意化为实质, 通通都集中在了李鹤峰、陈文杰和明觉这三个核心人物身上。

  三人不再像平时那般意气风发, 曾经的尊贵、高傲和权威此时全被扒了下来, 成了令人可笑的反衬,他们坐着囚车, 手脚戴着枷锁和镣铐, 从巡防营押送至菜市口不长的一段路上,全程都跟着群情激奋的民众, 不断地向他们投洒着剩饭、泥巴甚至粪便,真可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可这三人毕竟死有余辜,肖晨看着他们落得如此下场, 只觉得悲哀, 没有丝毫同情。

  他们表面上宣扬的是极乐寺佛门圣地的招牌,背地里做的却是天怒人怨的勾当,将人们虔诚的信仰玩弄于鼓掌之上, 以“捐香火钱”为名敛财无数,还使得不少人在逍遥窟里染上毒瘾,毁了无数个原本完整的家庭。

  更别提,逍遥窟里,还令人发指的出现了童妓,无论何朝何代,这种事都能直接地牵连到民众的神经。

  肖晨专门到巡防营看望过那些年幼的孩子们,居然在其中发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长得跟夏云一模一样,上前一问,果然有一个失散多年的妹妹。肖晨对她讲明了夏云的事,当即将人领回了米其林,让分开四年后姐妹重逢。后来那姑娘留在了米其林帮忙,被肖晨取名为“冬回”,此乃后话。

  而剩下的那些孩子们,有的在官府的帮助下凭着记忆回家,大部分却是无处可去,秦少白向上面申请了一批银子,按照肖晨提出的建议建了一家孤儿院,给孩子们一个遮风挡雨之所,以后还准备聘请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

  除此之外,近几年,京城包括周边地区失踪的青壮年,记录在册的就有五十九名,这些人大部分是无家无业社会闲散人员,来去不定,就算失踪了,也很少有引起周围人主意。

  这些原以为“失踪”或“意外死亡”的人,逍遥窟案告破才发现,原来都被拐骗到逍遥窟中,做拉动机关的苦力,只维持吃喝拉撒的生存基本所需,几年来不见天日,宛如牲口一般,有的熬不住中途死了,活下来的也双目呆滞,显然内心留下了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痕。

  巧的是,这些劳工中就有先前被肖晨误会过的金老太太的儿子。金老太原以为儿子在郊外砍柴时不慎跌落山崖,老年丧子大为悲恸,一夜之间背脊都弯了几分。此番儿子骤然回到了自己身边,她惊喜之余又是痛恨,痛恨逍遥窟无端让自己和儿子生生分离了四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