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4(2 / 2)
于是, 一句家常闲话之后,君臣二人,很快进入了正式的奏对环节。
王训虽然是一路风驰电掣赶到京城的, 但是关于在禁军中要如何行事,他早就有了一整套大致的方略。
李隆基听过之后,对自己的决定更加满意,他让王训回去好好休息,过几日再去北衙中上任便可。
而这时, 王训又对皇帝提出了一个请求。
为了禁军中的人心安定,他希望圣人能够公布,将前太仆寺卿,现瀼州别驾王毛仲赐死的理由。
若非王训提起,李隆基几乎都忘记了那个在盛怒之下,被自己派人赐死的粗豪奴仆。
他当场没说什么,只是将王训打发回去,但是等到朝会结束之后,他还是对高力士问了一句:“算算时间也该追上了,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吗?”
不出李隆基预料,高力士果然回答并未。
李隆基嗯了一声,之后便一直沉默不语。
高力士也静静地陪着皇帝,他知道自己侍奉的圣人,实际是个感情用事的人,而他也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自己有这个毛病,所以在政事方面,圣人会时刻警醒,再三斟酌,同时也愿意听宰相等大臣的意见。
但是在私事方面,圣人却并不愿意这样,他更随心所欲一些,对于家人,他愿意付出一些真心,也更欣赏真心对他的人;
但是龙有逆鳞,触之即死,他的底线也一直摆在那里,就像当年当廷杖死薛王的小舅子一样,当帝王发怒的时候,他并不会过问对错,只会发出雷霆一击,将所有可能的隐患,都毫不容情地扼杀。
所以这次的事,高力士即便看出了很多,但也不敢轻易插嘴。
他还记得那位公主说过的话,‘互相猜疑的循环一旦形成,事情就只会一步步放大下去’,太子是否有弑父自立之心重要么?重要,也不重要。
对于无关之人,又或是不偏不倚的天道、青史,事情的真相可能很重要;但是,对于随时可能被赐死的太子,以及这宫里利益攸关的每个人来说,只要圣人认为他有,那他不管能不能逃过眼前这一劫,他的太子之位,都算是完了。
对他们来说,事情的真相如何,反而并不重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