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1 / 2)
r />
“……就以东西两市为例,将商铺分为几等征收市场税,再加上每一笔交易百钱抽一的除陌钱的收入,不仅补上了免除针对商户的加税后造成的损失,总量已经超出往年商税收入的三成,这还只是长安一地。”宋璟汇报道。
“商户不觉得负担太重吧?”李隆基问。
宋相公可是订阅了西京小报的人,他很笃定地摇了摇头,“和之前政事堂预计的一样,改过之后是按照商户的资产收税,其实对于小户商户来说,他们的税赋是减轻了的。倒是有些豪商有看法,但是他们都
买了专利,朝廷对他们的资产多少,是有几分把握的。”
专利局对卖出的每一笔专利都有记录,再看他们后续的经营规模,若是只盯着几家豪商计算他们的利润,再加上除陌钱的佐证,他们能赚多少钱一点也不难算。
这样一来,只要是靠经营专利局放出的那几门生意赚了大钱的商家,他们想要逃税是不太容易的。
不过这里头也有一个异类,车盟的利润其实和四轮车的专利关系不大,朝廷对他们的收益估计得不会太准。
但这都是细节问题,李隆基并不多么在意,他在意的是,朝廷终于将商税从按照人头收取换成了按照资产收取,这绝对是一种进步。
目前看来,商税改革还没有冲击商人们做生意的热情,而且因为专利局的出现,近半年来,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的人都增多了。
钱财流动起来之后,才会鼓励更多的生产,才能让更多人以更小的代价得到产品,现在两市的繁华就是明证。
李隆基又和宋璟说了两句相关的细节,不仅说到商税的问题,还提到商人招工一事的后续影响。
是否有充足的、能满足生产要求的人力,这可能是保障这一模式继续下去的关键。
对这一点,宋璟倒是很乐观,他是个标准的儒生,对教书育人、广施教化一向无条件推崇。他提到义学那边已经教出了不少速成的手艺人,他们很快找到了活计。宋相公百忙之中关注了西京小报上的招工广告,上头普遍反应如果有上过义学的,优先录用。
“好像是因为义学里出来的人更伶俐些,不只是教授了手艺。”宋璟并不是很确定。
“他们还教算学和识字。”李隆基倒是知道得更多,这里头毕竟还有后宫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