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0(1 / 2)

加入书签

方案。

于是李隆基就更加满意了,当场就让宋璟和苏颋回来,听姚开府给他们讲课。

姚崇自罢相后,身上仍有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若只是从官秩上论,这比他当宰相时的地位还要尊崇。

宋璟听完,对商税改革确实不像之前一样排斥了。

国朝一直以来都是重农抑商,针对商人们征收的人头税比农民要重得多,且商人之富,举世皆知,可即便如此,朝廷从商人身上得到的赋税也只占全部财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宋璟没有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左右这部分税收对中央财政帮助不大,只不过是重农抑商的国策的体现。

这也难怪,宋璟乍一听皇帝还想将这一部分针对商人的政策废除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不过再听过姚崇的拆解,宋璟才发现,圣人的

意思绝不是要为商人减税,而是要用更细致的税收规定,从商人们做生意的每一个环节上收税,以保证朝廷能得到真正的商税。

商户的人头税是农户的数倍,但他们一旦交过之后,也就不必为所有经商行为付出更多的税费。这看上去是商人承受了更重的税率,但其实,生意越大的商人,在税费上付出的代价反而越微不足道。

这就是朝廷的商税总是聊胜于无的原因,或许,现在的商税不该叫商税,而是叫“商户税”更为贴切。

听到这里,宋璟已经豁然开朗了,他再听姚崇说,朝廷该如何通过在每一笔交易中抽税,以及规范在市场、关津之处的税费的方式,变相地将在人头税上为商人减轻的负担收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一套设想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是,这些改革的目的,还是要鼓励经商。”姚崇总结道。

宋璟的头点着点着,就被这个转折噎得点不下去。

“毕竟,只有经商的规模越大,朝廷商税的收入才会更多嘛。”姚崇理所当然地说。

就在皇帝和宰相们就商税的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李馥正在暗搓搓地考虑她自己该如何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的问题。

是的,李馥想尽快找出能够绕过皇帝、实现自己想法的渠道,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