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2 / 2)

加入书签

“故,其堤东头高三丈一尺,西头高六丈二尺。”杜钦若报出了答案,同时又想到了什么,扭头盯着王甲,果然便见王甲脸色不大好看。

“这道题用了缉古里的原题,但方法上,可是比王公当年给出的解法简明了不知多少,已经是新开辟了一番天地,难怪克恭兄要勃然变色了。”杜钦若叹道。

尹善看了这两位这么一番表现,此时也有些回过味来,她这次再问杜钦若,杜钦若便没有半点隐瞒,将那边那位才是王甲的真相和盘托出,又点明了对方是《缉古算经》原作者五世孙的身份。之后,杜钦若便好奇地问尹善这本书里的题目,是否都是她家主人出的。

他这一问也是有原因的,不知是否是用作练习的缘故,这本习题册里的每一道题,不仅仅是给出问题,还在每一道问题之后给出了解题思路。答题人要做的,并不是从零开始解答问题,而是在理解了解题思路的基础上,亲手应用编者新引入的概念和方法这一套工具。

就比如他方才遇到的那道缉古算经中的原题,和杜钦若在算学中读到的原书不同,编这本书册的作者直接在题目后引入了方程和未知数的概念,又以这道题作为例子,将这道问题用“方程”的形式写了出来。而作为解题人,杜钦若需要做的,仅仅是理解“方程”的概念,再运用西数这一工具,和他以往学到的算学知识,将答案解出来罢了。

正如杜钦若方才体会到的一样,这一过程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解答一道自己早已知道答案的问题,更是如同学到了一整套构架在“西数”和“符号”之上的体系!

而这一体系,对他的启发几乎是醍醐灌顶!

这就是梦航客第一次提出西数之时,自己隐约预感到的,背后无穷无尽的可能么?杜钦若不禁暗自出神。

尹善听见杜钦若的问题,倒是明白他提问的重点不在于那些问题本身,而是问题后半部分那些提示性的理论。于是她便如实告诉他,她家主人出的题原本没有后半段(李馥憋着劲要给人下马威,怎么会这么好心?),那是自己在解答这些问题时,用她从主人那里学来的知识列出的解题思路。

她会如此做,也是认为,既然要比较的是西数和西数的理论和今人所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优劣,那么,在对方对西数的方法并不了解的基础上,即便问题本身将对方难住了,又怎么能让对方明白这二者之间的差距、从而心服口服呢?

闻言,杜钦若顿时大为感佩,他知道,如果不是对方列出了这些理论,他和王兄两人,至少在面对这道缉古算经里的问题的时候,心中是不会有半点惊讶的。<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