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1 / 2)

加入书签

后官吏的任命事宜,须得你们吏部会同礼部一道签字,最终交于朕做定夺。朝廷用人是大事。张大人只管放手去做,选拔官员不论美丑,不论出身,最要紧的是德才兼备。”

张大人没想到他十年没面圣,皇上已经这般沉稳得体,一点儿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荒淫无度。

“皇上圣明。历朝历代明君贤主皆打压卖官鬻爵之风,李东尚书在任期间这股子买官的风气确实也该压压了。”

“关于之前钱大人说的开源节流,朕有个新的想法。大梁盛产茶叶、丝绸,只要海陆商路畅通,我大梁朝的货品就能运到波斯等诸国。”

钱珍显然有所顾虑:“皇上,我大梁自开国以来一贯自给自足,未曾和蛮夷小国通商过。”

张大人也不大赞同,补充道:“再者,一旦打开国门,难免有宵小之辈蠢蠢欲动,为维护边境稳定,兵部的军费又要多加一大笔花销。”

林思树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你们户部不妨算一笔账,打开国门进行国际贸易,每年可以开源多少银两。此事两位大人不必急着反对,朕只是提一个建议,具体行不行得通,还要六部共同商议。”

大梁一向闭关锁国,放开国际贸易虽然有利可图,但显然不能操之过急。

他和钱珍交换了个眼神,俩人都是一副欣慰模样。

林思树也不指导具体的工作,只是向两人传递出基本思想。

其实大梁朝现行的许多制度都有很大局限性,亟待改革。但改革该是个徐徐图之的过程,慢工才能出细活,步子太大了恐怕一不小心就扯淡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上到皇帝本人,下至各级官吏,都要为大梁的人民实心用事。

林思树和两位尚书在御书房内长谈一下午,从国家财政聊到推举贤能,从开通国际贸易到官吏监察、奖惩制度。

两位尚书学识渊博,又有处理大梁事务的丰富经验;林思树虽然初出茅庐,但因为历史因素自带优越性。

可以说是一场旷古烁今的思想激荡了。

三人各有所长,一通谈话下来,彼此都获得了不少启发。

***

听尚书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是这自家后院的事儿却不是前朝臣子帮得上忙的。

两位尚书满怀激情地退下之后,徒留林思树一个人枯坐御书房。

按照系统的指示,她似乎应该去皇后宫里用个晚膳,然后就不走了,和皇后酱酱酿酿,做些能生孩子的事情。

可是林思树死活不敢。

她害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