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2 / 2)

加入书签

  周宥他们都没有挪屁股。

  什么叫乐极生悲,这就是。

  什么叫塞翁失马,这就是。

  什么叫福兮祸之所伏,祸之福之所倚,这就是。

  今天之前,他们所有人难过得不行。最难过的点当然是放榜之后,看到庐江有那么多人考中,其中有不少是他们同窗。对比自己的倒霉,看到别人鲜衣怒马,随手摘取功名利碌,心里那个难受劲甭提了。

  现在情况掉转了个个,这滋味吧,不提也罢。不想幸灾乐祸,但终归是松了口气的。

  “海大伯,我觉得这次科举舞弊案太蹊跷了。不管是镜水先生还是沈氏,他们买题的话,为什么不只给自己人用?为什么要大肆刊印啊?”这是周宥他们想不明白的地方。

  “你的怀疑很有道理,但是内情如何海大伯也不知道。”周海一摊手,他知道的是,沈氏完了。

  “而且,那套试题选的存在,就是明晃晃的物证。除了舞弊,还能怎么解释?”

  “就不能真是镜水先生押题准吗?”有人小小声地嘀咕。

  “呵呵,严老太傅主持科举的次数也不少了,王镜水若是有那本事,怎么现在自己还只是一个老举人?”

  “海大伯你说,这次科举舞弊爆发,像阿寄他们这些中举的会怎么样?”

  周海琢磨了一下,这次庐江科举舞弊案,沈氏首当其冲,连捞都不用捞。至于这些中了举的,怕也落不着好。保守估计,最少刚到手的举人功名就不要想了,现在他们担心的是朝廷会不会下令剥夺他们科举入仕的资格。

  听到后果这么严重,周宥他们面面相觑,他们大概应该可能真的是因祸得福了。

  周海打发他们离开前,还叮嘱他们不要将开头周寄说的胡话传出去。

  他们都乖乖地点头应下了。

  相比周宥几人的庆幸,周寄满心的阴霾和绝望。

  他找不到出路!他想过立即进京,但他也明白即使赶回京城求他爹也不行。他爹官职太低了,在这事上恐怕说不上话。

  他思来想去,整个周家坊能借得上力的,唯有袁家!袁溯溟现在不是借住在宗房吗?要是他肯帮他的话,至少能保证他不会被断了科举入仕的资格。

  可是宗房会为了他朝袁溯溟开口吗?周寄觉得可能性很渺茫,毕竟一张口要得欠多大的人情对方才会应答呢?

  周寄焦虑了,他后悔了。如果他当初提醒提醒周宥他们就好了,让他们提防一点,避开掺有巴豆的饮食,让他们不生病,然后一起进入考场。那么周家坊考中举人的族人也会多一些,如果他们十二人中有过半的人中举就好了,此刻就能多一些人与他一起承担风险,宗族这边也会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