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6(1 / 2)
否则天下大乱之时,为什么许多人造反,都还要拉着拥立前朝皇室的旗号?图的也不就礼法这两个字。
横竖两边在皇帝那也都是自己的臣民,没有任何多的情谊,皇帝要选的自然是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所以皇帝也忍不住了,干脆传了话出来诱着人家往死里作,然后把宁西侯府爵位的事情给定死在那,也算是给勋贵们一份警告。
但别人跳不跳这个陷阱,就难说了,陈郄跟刘喜玉说了自己的想法,“不管怎么样,防着总是没错,就是不知道对方上不上当。”
要上当还好,段如玉这麻烦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就算赵家姑娘这事儿污水泼在他身上洗不干净也无伤大雅,但要是不上当,那些个手段许就会变得更隐秘,在漫漫长日里更不好察觉。
就段如玉那脑子,陈郄扶额,“要他聪明点得要人命了。”
人长到这么二十来岁,许多思维都已经固定,要没经过生死磨砺,要改变何其难。
就说一点一点开始教导着走,那也得挑出一个人生的导师,十二个时辰跟在段如玉身边才行,而他们又能从哪找到这么个人来?
刘喜玉也觉得段如玉太笨,现在才来教太难了,就想了个主意,“丢西北去。”
段如玉外祖跟大舅舅在西北还有些余威,想要一个人成长,在该成长的时候失去了机会,那就只有给他制造一个艰难的环境了。
但这也得看现实,“他后娘家世要是差一点,这法子倒也不错,可惜就是太好,要对付他太容易。”
一说起这个,陈郄就想到一件事,“她不是有个妹妹在宫里当妃子,还生了个皇子,没想到陛下还是站在段如玉这一边。”
刘喜玉很能理解,“段家不是宫妃的娘家,陛下儿子也不少。”
也就是皇帝并不差那么一个儿子不说,皇帝的儿子也不是靠外家来撑身份的,皇子之所以是皇子,那也因为他是皇帝的儿子,而不是谁家的外孙。
刘喜玉还是之前的观点,觉得段如玉应该去西北那种艰苦的坏境来磨砺心智,嫌弃陈郄,“你总不够狠。”
把谁护在羽翼下之后,就恨不得那个人一辈子顺风顺水,却是忘了真为一个人好,就得让他自己成长,而不是让他没了别人的庇佑就变得毫无自救之力。
陈郄可不认自己心太软这毛病,“不对自己人好,难不成还对敌人好?我脑子又不是有病。”
“所以你妹妹才会开车撞你,好心带来的不只有感激,还有憎恨。”刘喜玉忍不住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