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2(2 / 2)
都是千年的狐狸,还玩什么聊斋。
皇帝看得舒心了,对段如玉也上心了点,好奇道:“我记得段如玉好似没有领职吧?”
不然也不至于让冯侍郎来送折子上朝了,当然有着自己亲爹不用反而找上了冯侍郎,这又是一桩奇事。
皇帝这话一问出口,下头宁西侯立马就站了出来。
“臣教子无方,臣有罪。”站出来的宁西侯一开口就先把会被弹劾的罪名给先认了。
然后才说到段如玉的差事,“小儿无能,之前臣也与他寻过几回差,只是尽不如人意,蹉跎人生,才有今日之祸,也是臣之过。”
说起来,他忙于仕途,的确是没能好好的教导过长子,就是次子跟着他的时候多,那也是次子愿意耐得住。
如今在朝廷里站着,说到段如玉的不成器,宁西侯说自责倒也是真自责。
皇帝拿了宁西侯的请罪折子来看,最后只是发下一句,着刑部侍郎查清赵家三姑娘的死因就将此事了结。
站在下面文官行列里的赵御史,捏着袖子中弹劾宁西侯的折子只能又塞了回去,还得出列哭得满脸眼泪鼻涕的谢主隆恩,多谢皇帝还自己女儿一个清白。
皇帝快刀斩乱麻的把这事儿给处理了,下面自然才是正经事,天下九州,这里的粮食那里的气候,边防的将士,朝廷的税收,哪一样不比段如玉的事情严重。
偏偏有人不知好歹,带着自己私欲,在朝堂里说些不相干的事情。
上位者的心思,素来让人难懂,下了朝的刑部侍郎先是找了宁西侯,约了酒楼喝酒,总得把这个皇帝钦点的案子做好。
再回头,皇帝亲自开口的任命圣旨就到了宁西侯府。
宁西侯府里宁西侯还在跟刑部侍郎喝酒,段如玉也不在,宣旨的太监也不等,直接去了吴国公府。
太监是皇帝身边最得用的人之一,宁西侯府也无人敢拦。
等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