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8(2 / 2)

加入书签

  先帝当时已没有适龄的未婚姐妹,膝下又无女儿,只能在宗室与大臣家里挑选女儿。最后商议的结果,是陇西李氏的第五个庶女。

  若不是因为先帝提到朝局,我绝不会松口答应让谢氏的女儿进宫,若非如此也不会吧凌波牵连进去。可后来再一想,又深觉朝政之事本来掌握在一群须眉男儿手上,但牺牲起来却都是无辜女子,很是厌烦要挑一个女子封赏之后送去和亲的行径——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可我也深知经那一役后,大郦损耗不轻,实在不敢轻言战事,突厥虽也损兵折将,但也不可小瞧,倘若再打起来,与双方皆无益。故对于和亲一事,我在朝议时从不开口,待有了结果,也不过只能为那李家的娘子叹息一声罢了。

  圣旨颁下去那日,我下值后照常回了自己府上,取过后院兵器架上的长|枪开始练,期间霍礼问过几次晚饭用什么我也只作不闻。凌波不在了,再没人有那样的手艺做出令人惊艳的菜式,吃什么都味同嚼蜡。

  只是没多久霍礼又去而复返,实在让我有些恼火。

  我还没发作,霍礼却恭声道:“郎君,门外有名姓李的郎君递来拜帖,说是郎君的旧识。不知郎君见是不见?”

  姓李的郎君?我的旧识?一时我没想起有这么个人,不耐烦地把长|枪丢回架子上,本想叫霍礼打发了,只是又忽然想起一人,连忙道:“拜帖拿来我瞧瞧。”

  霍礼双手递上拜帖,我翻开一看,果然是李信。他名前的官衔写的是重玄门右监门校尉,是个从六品上的官职。而他的短短一行自述里,我竟看到“陇西李氏”四个字。当朝李姓乃是大姓,是以我从前见了他姓李也并不觉得有什么惊奇,却没想到,他原来是陇西李氏的子弟!

  “快请进来!”我拿过一旁的巾子擦了擦汗,快步往房里走,准备换件衣服,“请到会客厅里好生招待着。”

  “诺。”

  飞快地套了件鸭蛋青的圆领袍,随意束了幞头,我便赶着去见李信。他也是穿的常服,站在一壁墙前看我会客厅的陈设,背影笔直挺拔,是长安大多数世家子弟比不了的。

  “诚望,一向可好?”

  李信听见我叫他,霍然转身,连忙向我行礼,“见过霍郎将!”

  “又不是在朝堂上,这样称呼起来实在别扭。我记得你还长我几岁,我都觍颜叫你诚望了,私底下你尽管叫我伯英便是。”我连忙把他扶起来。

  “伯英……”李信愣了愣,还是从善如流地叫了一声。

  “几时调任长安的?”我一面请他坐了一面问。

  李信道:“某是两个月前回长安的。那时候伯英忙着靖武公和贵妃的事情,某也不便上门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