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0(2 / 2)

加入书签

第49章 东宫折子

  东千步廊。

  朱瑄坐在窗前光线明亮的地方翻看《治河总考》和《治河通考》,屋中几名年轻官员引经据典,正在激烈讨论治河的事,有人说应该疏,有人说应该堵,他默默听着,没有插话。

  天色渐暗,遥遥传来隆隆的钟鼓声,众人这才暂且停下争论,约好第二天再辩。

  朱瑄出了值房,发现窗前站了个人,面阔耳大,鼻直口方,须发皆白,一身轻纱官袍,正是工部尚书,他身后的年轻官员细长眼,颌下短须,当风而立,气度闲雅,乃最近刚刚升官的谢骞。

  工部尚书笑眯眯地看着朱瑄:“太子殿下对治河可有心得?”

  朱瑄道:“略读了几本治河的书罢了。”

  司礼监太监钱兴把持朝政,内阁元辅郑茂和他沆瀣一气,其余内阁大臣浑浑噩噩,民间戏称他们是“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工部尚书就是个明哲保身、从不得罪人的周全人,和朱瑄谈笑了几句,说了些治河的事。

  几人走出回廊,互相谦让了一会儿,朱瑄目送工部尚书离开。

  谢骞没走,他刚到工部任职,急于做出一点成绩,继续和朱瑄讨论刚才年轻官员争吵的话题:“殿下觉得治河应该以决口合龙为先,还是疏浚为先?”

  朱瑄说:“大河绵延数千里,支流众多,以堵塞决口来治河,终究不是长久之法。”

  谢骞眼前一亮,赞道:“不错!下官也是这么想的。”

  近年来,大河几乎连年决口,河道频繁迁徙,每到汛期,洪水肆意,阻塞运道,淹没农田,平地成湖,千村万落漂于一空,水灾之后又有病灾,民情躁动,动乱频生……总理河道的官员每年都更换,不过成效甚微。

  朱瑄道:“孤听说山西宋素卿擅于治理河运,于疏浚河道颇有建树。”

  谢骞挑了挑眉:“宋素卿?”

  宋素卿可是钱兴一手提拔起来的,正儿八经的阉党。之前有人推荐过宋素卿,说他多年来研究治河,曾经主持修建了横截汶水的工程,成功整治了会通河,可以为治河总督,文官坚决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