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3(2 / 2)

加入书签

  “不错,不错,说得对!”

  听到说话声,走出房门的曹才秀捋着下巴的胡须,笑容可掬的说道:

  “一个小小的童生确是不可称老爷,免不得叫人听了要送一句夜郎自大。”

  见到曹才秀,刘永胜连忙上前拱手鞠了一躬:“曹夫子好!”

  曹才秀听后,捋着胡须的手微微一顿:“既已是童生了,还是改改口吧。”

  刘永胜听后微微一愣,刚待说什么,旁边屋子里抱着书和尺子准备去上课的,无聊走了出来,正好听到曹秀的话,笑着说道:

  “啊!先生,我要多个同门师弟了。”

  曹才秀抚着胡须,笑而不语。

  到此时,刘永胜自然是知道曹才秀说的是什么意思,理理衣袍,正待跪下磕头时,叫吴樛一把扶住了:

  “慢来慢来,刘师弟,你得带上拜师礼才行啊,哪有这般随意的,可是不够敬重了。”

  “吴师兄说的是。”刘永胜从善如流。

  吴樛笑着拍了拍他的臂膀,同曹才秀打过招呼后,朝门外走去。

  “ 你同我进来吧。”曹才秀说的,转身回了屋。

  刘永胜应了声是,朝一旁的吴老头点点头,也跟着走了进去,从前自己还猜测过吴老头的身份,原来他就是吴家的一个世仆,也是吴景贵太胆小了,应该是怕吴老头告状吧。

  曹才秀的屋里挂了不少字画,最显眼的是一副落款为林彦瑛的诗。

  云靖四年正月,登碧云山

  山色空蒙树色重,响铃不遇独闻钟。

  醉吟出了苏堤岸,又向碧云觅旧踪。

  原来是县教谕大人留的。

  “永胜,你过来。”曹才秀回到桌子前坐下,朝站在屋中央的刘永胜招招手,后者上隔着桌子站定:“先生。”

  “你看啊,现在你是童生了,制艺其实学的不精,只不过皮毛而已,能过童生真的是很幸运。”曹才秀对自己教导学生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都没怎的讲解过,全靠学生们自己理解,真的能过童生很不错了。

  刘永胜认同的点头,前世虽然有些见识,可毕竟只有15岁,今生一切重来,也只是比同窗们接受能力强些罢了。

  “制艺方面,策论须破题解题,不能出错,当然你字写得端正,这个会加分不少,再一个是诗词……”

  曹才秀开了口,滔滔不绝,刘永胜不时点点头,表示理解,直到课堂钟声响起,曹才秀才住了嘴停了下来。刘永胜适时的从一旁的小泥炉里拎了水壶倒上水,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