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32(2 / 2)

加入书签

“而是这些人久居京都,看到的都是长安城周边一带的繁荣,真正外面的民情他们了解有限。”

“咱大唐论富足,和大隋兴盛时期比起来差距还很大。”

“大隋那样的家底,都经不住隋炀帝挥霍折腾,咱大唐的底子还薄,就更别说了。”

“陛下不是一般人,他即便一时心里有些不舒服,等过些时日,自然就想通了,你无须为我担心。”

魏征不在意的摇了摇头,话说自跟了李世民这些年来,君臣日日在一起打交道,他对这个皇帝还是相当了解的,越是了解,他就越是坚定了要做个真正的诤臣的决心。

自古以来,明君贤臣都不难寻,真正难寻的是心志始终如一的诤臣。

无它,一个真正的诤臣不仅要确保自己的品性德行始终如一,还要有一颗刚正不阿,胆大无畏、敢于在任何时候指出皇帝错误的心。

不是真正拥有凌云之志,又有海纳百川之心的帝王,是难容下这种时刻都在挑自己错处的臣子的。

可以这么说,某个朝代,若能出一个从一而终,并始终居于高位的诤臣,那么,这必然是个兴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君主一定是个伟大的君主。

他跟着李建成的时候,多半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

既是谋臣,自然是一切都站在李建成的立场上谋划,李世民当时就是他一心想除去的人。

跟了李世民之后,他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确实比李建成更合适做帝王,他也迅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那便是做个不涉党争,一心一意做实事的诤臣,他与李世民这对君臣,应该说是相互成就了彼此。

魏征提出反对封禅的意见没多久,中原数州突然爆发了洪水,这封禅之事就更加进行不下去了。

封禅之事尚未开始便以夭折,李世民心里自然是有些不舒服。

某天李世民来到长孙皇后的立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