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8(2 / 2)
家里造暖棚那阵子珍珍可是把扬州各大饭馆给吃了个遍,她想也没想就说:“那就去燕云楼吧,他家的雅房大,菜也不错,毕竟是我舅爷爷这个挑剔鬼一手调教出来的厨子。”
阿灵阿问:“那燕云楼是李念原的?”他似是想到了什么坏主意一般,邪气地一笑,“行吧,倒也应景,就去燕云楼。”
第123章
扬州燕云楼。
在旅客的眼里是江南有烟雨,在吃客的心里扬州有燕云。
有老饕餮李念原的亲自把关,扬州燕云楼一直是声名在外。且扬州盐商们也都知道,李念原这个人,盐引可以不要,让他割让燕云楼,他可能会拼命。
所以当阿灵阿写着“燕云楼”的请帖广送到盐商们手中时,许多盐商一声哀嚎,掩面大哭:“虽然吾恨念原兄善于经商,可兔死狐悲啊。”
他们这么哭的时候全然忘记了前几日秋收时,李念原在商场大杀四方从他们手里抢银子挣的时候,他们还在愤愤不平地啐过李念原:死胖子!
这日午膳前,盐商们三三两两约在一起赶赴燕云楼。他们或许敢找借口不交税,但御史的饭局还没胆子明着不去。
入得燕云楼,里面照旧歌舞升平,丝毫没有“老板被抓”的惨状。
有小厮引了众人上到二楼最大的雅间,只见阿灵阿一人一桌菜一壶酒陪着一口箱子坐在正中吃得正香。
有几个年长的大盐商当即就变了脸色,心里暗骂:满洲小鞑子,没有家教!
可士农工商,商人本就是这个时代的食物链底层,盐商富裕也不过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两淮的盐场,地利是朝廷多年因为户部银短缺而超发的盐引,人和则是这些官场老爷的照顾。
清代盐参照明朝仍然实行盐引制度,由户部核准每引所领盐的斤数,商人领到相应的盐后再由各地盐运使安排运输,商人再行销售。
所以对于盐商们来说,盐道上的官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