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 / 2)

加入书签

贵家公子,据说大多都是在含沙射影她和太子殿下。倒没有多大恶意,只是风月热闹谁不喜欢看呢。

  立志做大人物大能臣的叶真,好不容易走到四品官上,就一着不慎,把太子勾引出来,双宿双栖在太子府过夜了。

  坊间传言还是次要,最重要的是,御史台又有素材能弹劾他们俩了。如果御史台做个统计,看看每月舍己为人、替他们贡献进言次数的都有谁,她和李谨行必然能拔头筹。

  叶真刚入朝为官时,就被御史台参过一本,说她不端庄。她思前想后,大约是朝参时描了眉染了眼,额头点了花,本朝流行浓妆,还用红木槿包了小女孩正追捧的指甲,配上她的相貌——但相貌是天生的呀。

  叶真洋洋洒洒写了一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折子,为自己辩驳,奈何言官是朝堂喉舌,金贵,轻易不能罚,最后还是叶真洗了红妆。倒也好,上朝可以晚起一刻了。

  御史们盯上叶真是自然的事。世家子弟多跋扈,加之她小时候住在敦煌,那地方是连接西域的交通要塞,各族奇人都有,风气奔放,养得叶真比起关中人来不拘小节,要挑她的错简直易如反掌。

  李谨行的情况不太一样,他很少犯错,皇帝却十分鼓励大家揪他的错。

  当朝一共八位皇子,大皇子庶出早夭,二皇子,也就是嫡长子李谨行,早早封了太子。

  皇帝对他在身份和教导上百般偏袒,六岁立太子,十二岁太极殿听讼,行冠礼大赦天下,崇文馆为他一个人开,满朝文武、天下名士来教他谏他。皇帝外出时,更是令他行监国大任,要他独自决断政事。

  至于其他皇子,放养,有事来朝参,无事不用来了,不准插手朝政。

  殊荣同时伴随着巨大压力,皇帝奉行严师出高徒,因此李谨行不仅每日要来朝参,而且一不留神就会被训几句。御史台不说太子坏话,皇帝还要专门问一句,最近太子可有行为不妥的地方,没有吗?那等太子出了错,众卿负责吗?

  有了皇帝做表率,御史台上行下效,争先恐后,既可以完成进言指标,又没有惹祸上身的烦恼。

  曾有一回,李谨行得了一个金镶玉的棋筒,很是喜爱,摆在桌上爱不释手,结果到了月底,被御史上书,说太过奢华,不得体。李谨行转手送了叶真,她也爱不释手,谁知第二个月底,叶真也被参,另一位御史上书,说太过奢华,不合礼制。

  叶真年纪小,心气高,气得当场与人对骂,你来我往上了好几回折子,还是皇帝烦得厉害,拍案训她幼稚,才算了结。回家后把棋筒收起来,再没拿出来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