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2(2 / 2)

加入书签

  这一家人的小小密谋,却是喜贺与三姐儿都不知道的了——他们不知道,喜娘便更不知道。如今喜娘母女几个人在省城里的日子,更与先前在合州不同,全不必图谋张丛那点房子和地皮了。

  碍着自然灾害的顾虑,喜娘不敢直接扩大经营,只能先借着丰香亭做代销,买卖倒也还不坏。而惠仙却找到了她的小小事业——给朱氏娘家的绸缎铺子搭绸子,虽然赚得不大多,可她却开心的很。

  她就是喜欢这些衣裳料子!

  惠仙对颜色和质感有一种神奇的天分,先前朱氏叫人送来了丝绸料子,她便有心拿给惠玉的几匹做了个搭配,寻了外头做针线的妇人,给惠玉做了几身新衣裳。

  惠玉是有机会去朱氏面前的。她虽然不好见未婚夫温瑾,可见温瑾的娘却是无碍,更况温知县在老宅里留了不少书——惠玉虽然不喜欢读圣人写给女子的书,可圣人写给男人的书倒是很有意思,她是爱读的。

  自打有一回在朱氏那里瞧到了温瑾看过的书,惠玉便对朱氏口中“你公爹有一屋子书呢,你要看尽管去看”的承诺上心的很了。

  朱氏也乐得准儿媳来看书。小姑娘时常来,越发能瞧出脾性来,这孩子真个是爱读书,这很好!今后有了孙儿,爹娘都是读书人,那孩子岂不是自小便向好的!更况人总是和相处久了的人亲近,惠玉常来,见得温瑾的机会就多,见得多了,两边儿自然就要好……

  朱氏的算盘打的好,却不想惠玉身上也穿着“算盘”呢。自打她送了惠玉绸缎,惠玉次次来都穿着不同样式的新衣裳,每一件都是用她送的衣料做的,可每一身都比她能想象到的更好看!

  她有时候用素纱在锦裙外头罩一层,那锦地的颜色便柔和清淡不少。有时着青杏子色的纱衣,偏用水红绫做绣带,拿银线在衣裳和绣带上都刺上花,既鲜亮又不突兀。有时系一条鹅黄色百褶裙,里头藏几褶花缎子,一走动,一抹亮色便时隐时现。

  朱氏时不时要感叹一下——女孩儿就是好呀!虽说惠玉年岁还小,这么给自己一打扮,瞧着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儿了,也不知这姑娘怎么想出这些小点子的,将自己打扮的这么好!

  有时候温瑾正巧在家,遇到漂漂亮亮的惠玉,虽然搭话时总是守礼规矩的,可朱氏看得出来,儿子看着这个好看的小姑娘时,眼睛每每会亮一下。

  朱氏自己原只是窃喜,然而她嫂子有一日上门,瞧见惠玉,却是忍不住问:“玉姐儿这些衣裳,是自己想出来这么搭的么?”

  惠玉摇头:“我姐姐想出来的,说我要来这边儿,得打扮体面才成。”

  “都是你姐姐想出来的?城中便是太太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