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6(2 / 2)

加入书签

  又没过几天,张妈妈下班回来,看见四合院儿正当中,水龙头池子边上,放着一个大木盆,里面装的是奇奇怪怪的东西。

  邻居家的男孩在那里守着,用一只小木棍儿挑拨着玩。张妈妈出口问:“强子,这是啥呀?”

  强子就是一个能偷家里大葱吃,吃一顿吃五斤烧大葱的强人。他回答说:“这是我妈领回来的户口粮,我们今天晚上要吃呢,煮了吃。”

  强子妈也掀起门帘子,从屋里走出来,跟张妈妈打招呼说:“回来啦,你看我今天在粮站领回来的户口粮,说是乌贼,还挺稀奇的吧?”

  张妈妈:“呀,我在单位听他们讲了一天了,还真是乌贼啊,听说粮站海货东西种类多着那,你咋挑了这个?”

  强子妈十分兴奋的向张妈妈炫耀自己的聪明:“粮站宣传海货代粮啦,我想着鱼都有刺,虾蟹有壳,拆剥下来,要浪费一半,都不如这个乌贼,整个煮了就好,不浪费。”

  “乌贼最划算?”张妈妈兴致更大一些,往前走了几步,弯腰伸手去摸,手感滑腻,那个乌贼身子忽然抽了一下,吓得张妈妈往后退了一步,被强子妈手快的扶住。

  “别怕,它动有什么怕的?这就是咱们吃的粮。”

  对呀,这就是一口肉啊,张妈妈安心下来,脸上也挂了欢喜的笑。等到晚上,和张爸爸商量。

  张爸爸说:“海货吃多了,到底伤身体。幸好这回不是强制的,恩,咱们也要为国家做点贡献,咱们就要一半粗粮,一半海货吧,嗯,再要五斤细粮面粉,给小闺女吃。”

  张妈妈觉得他说的有理,就点头都答应了。第二天,挎着一只竹篮子,带了几个粮食口袋,去粮站排队。

  张家现在户口本上三口人,都是34斤粮的指标,看着一个月一百挂零的粮食是不少,可还要省出一部分来救济乡下亲戚。顿顿都需要精打细算。

  以前“瓜菜代粮”,瓜菜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泡子水,可是苦了。现在“海货代粮”,海货也算肉,实在东西,比细粮也不差。况且还有一样好消息,海货是粮票一顶三,102斤的粮食指标,要是都拿了海货,就能拿三百零六斤,那可真就是吃饱饭了。

  今天粮站排队的队伍,也非常欢庆,各种的喜气洋洋,高谈阔论。

  有的是瞎说八道:“这个乌贼,可是好东西啊,生着也能吃的,大补。”

  有的是真的懂行有水平:“咱们国家的海水,别看里面的鱼货千奇百怪,其实产量最大的前四样,大黄花儿、小黄花儿、带鱼、乌贼。乌贼排到第四,产量大着那,就是这东西以前出水就坏,不好运过来,你们就看着稀奇了,这都是你们年轻,没有出过远门的缘故。”

  张妈妈在边上听了,也想着,要一点儿乌贼尝个新鲜。

  等轮到了她,粮站记账的文书,接过粮本,嘴巴里说着口号:“我为祖国做贡献,我为祖国大吃鱼,海货粮票一顶三,同志,请问你要什么?”

  张妈妈赶紧把早就盘算好的报上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