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1(2 / 2)

加入书签

姜松是哭笑不得,自己到那里去找《红楼梦》,那是清朝时期才出现的作品,距离现在还有千多年呢?想归想,既然满嘴跑火车,事情弄出来了,总得相法补救,找到一个说法。否则真的说不清楚了,麻烦会更大。

“莹莹,那本书叫《红楼梦》,你老公是少时看过,不过这书现在何处真忘记了。当时是在家中看过还是从外面借来看过,这一点记不大清楚,等你老公想起来后再想办法找出来给你看。”

袁莹听后好高兴,红唇在姜松的脸上重重的印了一下,妩媚的嘻嘻一笑道:“老公,谢谢!”

第146章 解决问题

把袁莹送走后,姜松继续呆在书房中翻阅这半个月来家中各作坊的生产销售情况,报表上显示情况越来越好。不过打铁作坊貌似到了一个饱和的阶段,生产销售量基本保持在每天五千的量上。

看来得考虑打造兵器装备之类的敏感产品,只是需要朝廷确认,上次将作坊来过后虽然带走的样品,却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信息反馈回来,得想办法说服皇帝老儿,否则这事不好弄。

四轮马车的销售情况持续增长,有点出乎意料,这种四轮马车虽然在性能上很好,能拉更多的货物,但价格很高唉!再仔细看后发现,所订购的四轮马车主要还是用于乘坐人,基本都是大户人家购买。有的大家族一次性就订购几辆,隋朝有钱人还真不少。

造纸的生产成本降下来了,那就意味着利润的增加,此时的姜松根本不会考虑降价销售之类的想法,本来定价就有点偏低,比其他纸张的价格低了近三成,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产品不愁销售,生产量供应不了。由于原料的限制,产量无法跟上需求量,这个矛盾姜松也无法解决,除非重新找到新的生产地。

大兴城郊裴氏家族的皮革厂谈妥了,这是个不错的消息。花了二万贯钱占原皮革作坊六成的股权,当然作坊内还存有大量的原料,这才是最值钱的。不过由于姜松的入股,让皮革作坊的生产成本有极大的下降,特别是过去老皮、死皮无法加工,现已经成为历史。姜松负责按最低的价格供应熟革用的烧碱,这样不仅提高的产量,还能把老皮、死皮熟成和鲜皮同等质量的产品。

这样的结果不用想都知道,原料采购更容易,别人不要的各种死皮、老皮可以随意收购。仅这一块的成本就大幅度下降。原来熟革时是使用纯碱,其纯度非常的低,估计10%都达不到,其效果可想而知。

入股裴氏的皮革作坊,一方面是赚钱,更重要的是二家有了合作关系,其利益就在无形中绑在一起。从而二家也就顺理成章的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这才是姜松看重的。毕竟裴氏是华夏民族最古老的家族之一,也是传承最完美的家族。在姜松的记忆里,裴氏家族不论是什么朝代都有人在朝中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