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 / 2)

加入书签

  ☆、第 1 章

  青山县有个富户叫金多,走南闯北赚下了不少家业。

  也不知是哪里的高人指点,让他多做善事给后世儿孙多积点福禄,将来也能改换门庭,成为书香门第。

  金老爷返乡之后修桥补路,开粥棚,斋僧布道好事做了不少,当地百姓纷纷称他为善人老爷。

  从此,他家里渐渐儿孙兴旺,原本的嫡妻就生有一子。

  后从他回家这几年,三年两个的抱。

  等到长子娶妻生孙儿了,他媳妇又给他添了一对大胖小子,这可把他乐坏了。

  每天抱着孙子领着小儿子到处逛的金善人,逢人就说苍天有眼。

  有一次抱着孩子出门玩耍,瞧着山脚下自家那块儿地,荒着也是荒着,突然灵机一动,干脆命人修建个书院。

  想着请个先生教导乡亲们的孩子念书,也不求能挣钱啥的。

  他心里也清楚这地方,本就贫穷,只想多做点好事儿,为儿孙们积福。

  当天回家,他就开始着手安排修建书院的事情。

  银钱到位后,这些匠人们也手脚利索,很快就盖好一座书院。

  青山县偏僻,人烟稀少,金善人还贴心的给学生们盖了屋舍,定下了逢七休沐的规矩。

  平时吃住都在书院里,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被外面的俗世所叨扰。

  金善人的青山书院也因为这些规定,一时间在当地名声大噪,很多有小孩的人家都跃跃欲试,要报名参加。

  要知道孩子们的束脩是给先生的,房子等于金善人白白做好事。

  有点见识的乡亲们开始把家里得宠的男孩子送进书院,万一哪个有命中了举,一家子也就有个仰仗。

  金善人自家的孩子也摸清楚了老爹的脾气,只要拿着本书看,肯定能得到奖赏,就算是拿倒了也不要紧,老爷子不识字。

  这不金老三摇着脖子正在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神通诗》北宋汪洙年幼时候写的,无非是给小儿启蒙用来鼓舞士气的。

  金善人从窗外听见了深以为然,觉得老三是读书的料,立刻给这争气的三儿子买了两个机灵俏皮的小书童,伺候老三读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