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0(1 / 2)

加入书签

字了。

  “不晓得是哪个啊?”

  “日常没听过啊?”

  “是外乡人吗?”

  厅内的文人们互相询问,从外边走到门口的杨静昌看到厅内的气氛有些不解,尤其是看到坐在自己位子上的林献没有再跟其他人争执一句诗的用词,推敲已经让他花去一盏茶的功夫了所以要做的诗只有三句依旧未成。

  杨静昌实在听得累了,借口去净房避开了,怎么此时林献安静的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而大厅里的其他人则喧闹一片?

  杨静昌走回位置上看到林献在写诗,诗还不短,已经写了四五句了,还未停下的迹象。

  “林贤侄终于推敲好了。”他称赞道。

  林献头也不抬道:“非也,这是一首好诗,但不是我写的嗯我当然也能写出这么好的再推敲片刻。”

  杨静昌这才明白原来是又有诗作传来了,看来这次的诗词很不错,让林献都开始抄写赞叹,他俯身看林献写好的,一面念出声,一面念一面神情赞叹,果然是一首好诗,畅快淋漓又栩栩如生,林献已经抄写完了,想了想又提笔写上作者名字,杨静昌自然跟着念道:“结庐社薛青咿”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又嘶的一声。

  林献一向敏锐,抬头道:“怎么?”

  杨静昌的神情有些古怪,指着末尾的名字,道:“这是,作诗的人?”

  林献点点头,将面前的纸吹了吹,道:“是啊,结庐社,适才他们说是六道泉山社学的学子们筹建的诗社这位作诗者,想来是学子。”

  六道泉山社学啊,学子啊,杨静昌笑了,又摇摇头,道:“这样啊…应该是这小儿”

  林献抬头看向他,道:“杨老大夫莫非认得这个作者?”又带着几分激动,“请与我引荐”

  杨静昌看着他,道:“这个其实,你已经见过了”

  咿?林献看着杨静昌,杨静昌抬手指了指一旁的空位,又用手比划了一下身高

  难道是那个小儿?

  “哈。”林献瞪眼受惊站起来。

  哈,而流云台的掌柜也正看着手里的纸张发出一声叹。

  “怎么样?算是不错的吧。”旁边的管事们道。

  “虽然不能说是最好,但在这次端午诗词中肯定也算是佼佼。”掌柜道,面上浮现笑容,将手一拍,“我流云台这次也能跟着露脸,且日后流传下去。”

  这首竞渡歌,必要加上一句建兴元年五月端午流云台观龙舟有感名留青史了。

  “速速抄写多份,将这首诗词快送出去。”他道。

  账房早已经奋笔疾书写好一摞,七八个伙计分别拿起向外跑去,片刻之后,这首竞渡歌在龙舟赛沿途各处传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