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6(2 / 2)

加入书签

  “不成。”老盐民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两个字。

  糜竺噎了一下。他算是发现了,自己位于怼人食物链的最底层。

  “后日,四月十五,阿妤,回家来。”

  糜竺恍然,随即脸白了。

第187章 红寇

  “鬼船?糜家主莫不是在开玩笑吧?”诸葛亮惊讶的声音被吹散在海风中。

  糜竺垂下惨白的脸,帽子的阴影几乎挡住他的眼睑:“鬼船。四月起雾,黑鸟悲啼,就是鬼船过境的日子。”

  朱翁望着晴朗无云的天空,用手抵住他开始掉发的前额:“要起雾了。四月十五,阿妤,回家来。”他现在完全不像个熟能生巧的盐民,倒仿佛是个遥望彼岸的巫祝。

  诸葛亮本以为这只是海边的迷信,却不想到了四月十五当天早上,海上竟然真起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雾气越来越重,连呼吸间都可以感受到水汽在鼻腔里凝结。

  整个朐县都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恐慌中。从渔民到盐民,从世家到小贩,家家紧闭房门。不光海岸的礁石上不见人影,连县城大街小巷上,都没有了嬉笑打闹的孩童。就算有迫不得已出门找食的穷人,也是头缠白布,行步匆匆,不敢停下来多说一句话。

  在仿若牛乳的雾气中,海边的县城仿佛死去一般。而在这个时候依旧漫步于街道上的阿生一行,显得格格不入。

  糜竺的弟弟糜芳亲自带着一队家兵,护送其后。他们兄弟两个虽不至于像无知小民一样瑟瑟发抖,却也是神色凝重。

  雾冷露重,因此阿生罕见地披上了一条皮毛披风。紫黑色的毛皮围在她的脖子周围,油光水滑,与她身上明显有磨损痕迹的布料形成鲜明对比。

  这也是无奈之举。若是还穿棉布的披风,要不了多久就会被雾气变得又潮又重又冷。“既然如此,也不必为了彰显所谓的节俭而故意与自己的身体过不去。”阿生一边给诸葛亮扫去皮帽上的水珠一边说。

  诸葛亮跑开几步,又跑回来。“曹子,我看到不少民户的门前都供奉着两个黍米团和一根鲜红的桃木钗。”

  他们这个时候已经出了县城,通往海边的渔村,而散落在道路两旁田地里的人家,门口也多有放贡品的。木钗上的红漆即便是隔着大雾,也依稀可辨。

  “糜家主,这是怎么回事?”阿生侧头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