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8(2 / 2)
相比许县和鄄城,这间阳都的房舍显得简陋了。没有地暖也没有墙暖,所以雨季的寒意就顺着地面往上冒出来,绕骨缠绵。雨声越发大了,原本顺着屋檐坠下的珠帘成了银线。
“好啊,好。”阿生抹了下眼角,“是个出息孩子。”她明显是在笑,却捂住嘴,鼻子泛红。好一会儿,她才将手放下,抽了抽鼻子:“拿信纸来,我给他批个条。”
洛迟声音都像发光一样:“诺。”然后忙不迭地将笔墨纸砚都送了上来。
两个人斟酌了三次用词,才将一封看上去公事公办的申诉裁决书写完。印有仲华公水印的纸张被折叠两次,封入牛皮纸信封里,加上蜡戳,最后再放入金属扣的信盒,由侍卫送出去了。
因为下雨,天色黑得尤其快。才刚到申时,屋子里就不得不点起蜡烛了。
阿生命人摆饭,她从榻上下来,坐到食案后头,然后问洛迟道:“阿迟,你可还有要同我说的?”
“没……”
“唉,这么大的雨,那可怜的孩子怕是要饿着肚子冒雨回去了。”
洛迟跪下来:“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主人的眼睛。”
阿生的嘴角下撇,眼睛半眯:“查过了吗?”
“是。诸葛亮,阳都本地人,出身琅琊诸葛氏。琅琊诸葛,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一郡望族。他父亲诸葛珪只能算家族旁支,但依旧做到了六百石的郡丞,可惜早亡了,留下三子二女。诸葛亮在兄弟中行二。”
阿生笑了笑,举起了筷子:“这种家世我们就不考虑了吧,大家族的孩子,就算没了父母,但有家族照应,也能过得比一般人强。你拿点吃的给他,让人送他回去吧。”
“主人都这么说了,也罢也罢,我是瞧那位小郎君着实聪慧。但确实十二岁也不小了。”洛迟嘴里念叨着,拿了一碟子枣糕,并几个小笼包,放进食盒中,才撑伞走入雨中。
院子里老大一丛芭蕉树,在雨珠的敲打下悠闲摇摆。很难想象在淮河以北能有长得如此好的芭蕉,这得益于阳都的气候,靠近河流又有群山环抱,山脉阻挡了海上来的南风,在此处形成降雨,烟波升腾不亚于江南。
洛迟绕过巨大的芭蕉树丛,来到门房简陋的木头房里。
守门的侍卫正在烤火,火炉里躺着两个烤到皮焦的红薯,这种食物还是小诸葛亮第一次见的,于是他的眼神时不时地就向火炉的方向飘去。不过,这都是洛迟进来之前了,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