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1(1 / 2)

加入书签

坐在厚重朴实的高台上,俯视学宫广场上乌压压的人群,郑辍心里升起一股豪情,这是他第一次能够让这么多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我虽然才疏学浅,但相信韩子的学说。以我行走各地多年的观点来看,国家由盛转衰,以至于天下动荡的原因,是在于人口繁殖过多。”

  “嗡”一声,人群就炸了。当即有人认出他来,在台下喊道:“郑生,又是你那套‘生子祸国’的歪论吗?早就闻名已久。今日我等便要驳倒你!”

  大约是进入端午后气温就升高了,郑辍背上全是涔涔的冷汗。但他的脾气已经被这座城市的氛围养起来了,没有在老家时那般怯懦了。于是他继续开口说道:“假使章帝时有一老农,拥百亩土地,能够过得富足。经过几代繁衍,到了桓帝时,老农已作古,留下五十个曾孙,每人只能分两亩土地,要怎么养活家人呢?所以才有人饿死,有人当流民,甚至于聚为黄巾乱贼,为祸一方。”

  曹铄、曹丕和孙权三个小公子,属于教育特权人士,在鹿鸣台附属建筑里占据了一个不到10平米的小亭子,有帘子有几案有香炉,算是个高级包厢,不用跟寒门子弟一起在广场上晒太阳。

  此时曹铄正刷刷刷地记笔记,而曹丕则大拉拉地盘腿坐着,小嘴里葡萄嚼个不停。“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曹丕一手托腮,“我们家的兄弟姊妹太多了,将来家产不好分。”

  曹铄直接一核桃砸曹丕脑门上。曹丕还没有蓄发,光脑壳挨了这一下竟然啥事没有。他倒是扁扁嘴,做了一个要哭的起手式,然而环顾四周——一个冷漠无情的曹铄,一个幸灾乐祸的孙权,好吧,收眼泪。大兄不在真的是委屈死阿丕宝宝了。

  而此时高台之上,仿佛被打了鸡血似的郑辍还在慷慨激昂地继续他的演讲:

  “——且不止是农夫之家为多子所困,官宦之家亦然。父亲一人的余荫,要恩泽十几个兄弟,这怎么可能呢?所以免不了有旁支子弟走歪门邪道,靠阿谀奉承、蝇营狗苟、欺压乡邻来维持父亲在世时的优渥生活。

  “农夫比田多,多出来的就成了流民;纨绔比官位多,就会挤压贤人的位置。假使每家每代所生不超过两个儿子,又何至于到了今天的地步呢?!”

  “简直是一派胡言!”台下的学子们还没有开始驳斥,就听见一声怒吼伴随着兵刃的巨响,震得人耳膜生疼。所有人扭头望去,只见学宫大门外站着个身高八尺的武将,手握一根沉重的长矛,矛身敲在青石地面上,竟使得三尺见方的巨大石面龟裂开来。

  正是在颍川郡任校尉的张飞,张翼德。

  “要是每家只生两个儿子,那我等都不用活了。”张飞朝着郑辍怒目而视,“今早大兄就收到密告,有人在学宫妖言惑众,该当死罪。果真遇上你个妖人,卫士何在,还不随我上前诛杀此贼?”说罢,就带着人要往学宫里闯。

  “住手!”已经头发花白的蔡邕一个箭步挡在大门口,“稷下两百年,没有下狱的先生;太学四百年,没有断首的学子。许县学宫因太学,望稷下,自仲华公开坛讲课以来,还没有那支部队敢持兵刃跨过此门。老夫忝为学宫祭酒,就不能使文人傲骨折断在此!你想要在学宫中杀人,就先从老夫尸身上跨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