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4(2 / 2)
曹操还想再说话,陈宫却已经闯进了营帐。“主公,边家已经交税,为何还扣押着边让不放?难道就因为言语间得罪了主公,就要招惹杀生之祸吗?”
“我……”曹操刚张嘴就被陈宫的话打断了。
“主公以救灾大义为名,我才劝说各家叔伯让步。如今这样,要我怎么交代呢?”陈宫转头,看向阿生,“仲华公也在这里,您是名满海内的大儒,为什么不劝阻主公?”
这么个炮仗脾气连阿生见了都头疼。“边让干扰了救灾大事,虽不至罪,但到底有错。你去劝他给阿兄认个错罢。”
陈宫:……边让要是能认错,那边字就该倒过来写了。
“他一直叫骂,有损阿兄的威信。我们不杀他,但从单父县往南一百里就是四世三公的袁术的豫州,门第显贵,远胜阉宦之后,想来边让是能和袁仲氏帝相处愉快的。”
能相处愉快就有鬼了。陈宫一脸呆滞。
曹操一锤定音:“我已经派人送他去寿春了,估计在袁术那里能骂我骂得很痛快吧。公台,你安心吧,以边让的活泼劲,马上就有事迹传来了。”
曹家兄妹两个将地上毛茸茸的栗子壳拾掇干净。嘿呀,屋子打扫干净了,该迎客了。
少帝六年十月,曹操在百废待兴的许县修建学舍二百余间,令胞弟、名士曹生重修百家经典,号为许昌学宫。七年正月,迁汉帝至学宫居住,公开授学。
从此,许县日渐昌盛,连曹操的府衙都在许县大考、选拔学子为官。后世所说的“许昌路”,就是比喻布衣一跃成官的捷径,也是科举最早的雏形之一。
第138章 拜先贤
许县,在曹操地盘的西侧,与荒废的司隶地区遥遥相望。但严格说起来,这里曾经是颍川郡的辖境。以荀氏为首的颍川世家带头缴纳赋税,甚至出面劝服了兖州世家,所换来的利益,就是学宫的新址落户在颍川。
不是荀氏的老家颍阴,也不是钟氏所在的长社,或者韩氏的舞阳,但许县也好啊。许县陈寔,也曾是“颍川四长”之一。
“总归能够落在颍川,便是我们占了便宜。”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荀攸如是说,“虽然多年未见,仲华依旧是那个仲华。但凡是她真心想做的事,就没有不成的:算学如此,医学如此,重开百家,亦如此。”
至于曹操为什么答应选陈家的许县,这里面也是有门道的。陈寔本人起于寒门,硬生生靠才名和运气得到举荐进入太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