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3(1 / 2)

加入书签

得红扑扑的,“汤泉冲澡,衣食无忧,这位华公好大的手笔。”

  管宁是个嘴拙的行动派,这个时候就主动帮扫澡堂的大娘清倒垃圾,获得了管事一个赞许的眼神。因为有贤人带头,这一天的秩序好到爆炸。小医女搬药箱的时候都有人搭把手。

  没有发现疫病,三天后,各种招人的管事就涌入检疫区,一时间吆喝声此起彼伏。

  “汶县毛屯村收牧民,要身体强健擅长放牧的。会骑马最好。分牛羊分住房。”

  “玄菟郡抚顺城收铁匠、矿工。月薪最低三百,上不封顶。”

  “高句丽农场收农户,女户也收,只要身体强健能耕种。三年免税,荒地自开。”

  “大连毛织工坊收女工,月薪一百钱,包食宿,可以带孩子。”

  “十四岁以下的孤儿来此处,辽东丁氏育婴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

  早就被灌了一脑袋消息的流民三五成群,给自己找到了心怡的去处。只有管宁、邴原、王烈三个,找码头管事去领临时通行书。

  一脸严肃的小记录员刷刷刷画好人面速写,一份留档,一份贴在通行书上。“姓名,出身年月,籍贯。”还没有及笄的少女冷声问。

  王烈有些不悦:“女郎怎么如同审问犯人一般?”

  小姑娘咬了咬嘴唇:“我没有,都是文书上要记录的。”

  “诶,彦方,人家也是照章办事。”邴原连忙打圆场,转头跟小姑娘攀谈,“女郎这也是帮工?月钱可丰厚?”

  小记录员笑了笑,往文书上加盖印章,然后放到柜台上:“请签名,或者按手印——我还是学生呢,来此执勤是绘图科四年级的作业。月钱……没有,但学堂包早餐,我是主家养大的。”

  有条不紊的登记手续,厚实防水的蜡纸,栩栩如生的人面像,以及密密麻麻的防伪标记,三位名士再次感受到了辽东强大的行政力。

  制度之美,如同巍峨高山。

  当王烈怀揣着新鲜出炉的通行书来到大连城南门的城墙下,看着笑容满面的往来人群,心里竟然升起一股无力来。华公手下人才济济,就连一个帮工的小姑娘都掌握着极为高超的绘画技术,说得一口雒阳雅音。他想要做一个长史,只怕是高估自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