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3(2 / 2)

加入书签

  左右婢女连忙给她递手炉和巾帕:“两位小郎君要去求学,这是好事,与夫人不相干的。”

  “话虽如此,但是……”她叹息一声,“二郎何等聪慧的人。河水刚刚泛起涟漪,她就知道大风将起;云彩刚刚聚集,她就知道大雨将至;人心刚刚动摇,她就知道要远行躲避。这是不想让我为难啊!”

  双胞胎都带着年纪稍长一些的小骑士,他们自己也尽量骑马。但是阿生在马上坐不了曹操那么久,她还是要时不时的跑牛车上跟曹嵩一起。

  “你不行。”曹嵩笑话她,“论骑马射箭,你不如你阿兄。”

  “骑马我确实还要练,射箭未必。”

  “哦?”曹嵩表示不信,“那二郎何时也猎只兔子或是狍子来加餐?”

  阿生捧着一杯苦涩的纯茶,严肃地拒绝:“我只是比较善良,不爱杀生罢了。”

  “哈哈哈哈。”

  阿生:……她不跟愚蠢的古代人计较。

  曹操跑出了一身汗,带着两只不知名的鸟类尸体来到牛车旁边。“父亲,我们是在朝西边走吗?”

  “没错,往前就出了沛国,进入陈国境内了。需要横跨整个陈国,才能到达颍川。”

  曹操记忆力颇好,马上从头脑中调出了跟颍川这个地名有关的内容:“我记得排行第三的从祖祖父就在颍川当太守,就是五叔、六叔的父亲嘛。”

  “正是。”曹嵩的语气突然变得硬邦邦的了。

  双胞胎对视一眼,乖觉地闭嘴。给曹腾奔丧的时候,曹嵩对曹炽、曹胤的态度就迷之不好。奇怪的是,曹炽、曹胤反而很是尊敬曹嵩,对曹嵩的两个嫡子也格外的好。典型的热脸贴冷屁股。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政见不同可以解释的。大家族分散投资,能够算政见不同吗?

  双胞胎不说话了,曹嵩也意识到了气氛的僵硬,放缓了语气:“我父亲同辈的四兄弟,大伯、二伯和我的父亲都不在了。只有三房的伯父是唯一存活的长辈,你们到了颍川,一定要恭敬。”

  尊老嘛,这还用说吗?

  曹操和曹生异口同声:“父亲放心。”

  颍川作为夏朝的首都,自古以来就是便于农耕和交通的地区。颍河上游的诸多分支提供了灌溉的便利,滋养着发达的农业。而相对富庶的物质基础才养成了这里兴盛的人文风气。

  在东汉末年,这里是私学最为昌盛的地区之一,除了本地的世家,还有外郡的诸多大儒在这里开门授课,门徒从几百到上万不等。一路上行来,各处可见衣冠整洁的年轻学子,越是靠近颍川郡治,学风越是昌盛。

  光是看颍川的盛景,哪里能够想得到东汉将亡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