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3(2 / 2)

加入书签

  孔墨虽然在价值观上比较奇葩,但脑子相当精明。他已经发现最早能够跟孤儿往回走的成年人都是工匠了。“只有墨子和公输子【2】的技艺是我潜心研习的。”

  作者有话要说:  【1】:《论语》中曾经记录孔子是如何教育儿子孔鲤的。“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2】:公输子,指鲁班。

  孔墨是我虚构的人物。

第40章 叛逆儿(下)

  小树林别院中实行的是一套任人唯才的规则,因此孔墨很容易就出头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抵达谯县的工匠。

  一开始,他只能根据内院下发的图纸,打造一些没头没脑的零件。但随着他完成了两次“悬赏难题”和三次“自由创新”,他的待遇就一再提升。大通铺变成了单人间,稀粥变成了肉粥,请人洗衣服也不用再从工资里扣钱了。

  然而孔墨还不满意。

  他想进入神秘的内工坊,他想结交那位人人称颂的艾大匠,他想要知道那些奇奇怪怪的零件与奇奇怪怪的“悬赏难题”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孔墨的背景审核没过关,再加上他签的是十年合作约,因此总体上来说是被排除在核心之外的。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即便是夜校中讲课的十二、三岁的“小先生”,也比他更能了解主人家的用意:

  阿氏数字的使用是为了便于竖式计算。

  统一的度量衡是为了图纸的精确性和多人合作。

  砍掉的树木旁边要种植新的树苗和苎麻是为了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克服旱涝最好的办法是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

  日食的成因是因为月亮的影子挡住了太阳,跟上天震怒无关。

  等等等等。

  听得越多,孔墨就越是向往丛林深处的神秘内宅。在孔墨的心中,那里一定住着一位开山立派的大家。他的思想综合发展了法、墨、儒、道,还糅合了一种全新的对自然万物的认知,最终自成一体,即便流露出只言片语也让人仿佛是窥见了高山一角。

  大约是曹家聘请的高人吧。

  不知道高人准备何时入世呢?或者是准备一辈子隐居,教育弟子?

  在兖、青二州的孤儿到来之前,别院里就已经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