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3(1 / 2)

加入书签

义丰富,令许多学子茅塞顿开,收获匪浅。

  卢康深怕自己做的不够,又另外加大了筹码。他虽在泾阳足不出户,但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得到消息后,他也会随意取其中几件事,为学子们分析朝廷关系,甚至以此为题,鼓励学子们练习策论。

  学子们做了策论后,他也不管其中的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只挑有亮点的讲述,随后才会告诉他们,若是这样的题目,如何写才会文章步步紧扣,深入人心。

  短短五日下来,云家学子们感觉自己都有了质的变化。

  到了考核那一日,云笙又提起了一样的问题时,连云氏五子都纷纷表达卢康教学时,灵活生动,十分有趣。只要他们有疑问,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还能根据他们自身特点,分别调整指导方式,令他们收获颇多。

  比之第一次的客气,这一次明显真诚了许多。

  如此一来,卢康便这般抓住了机会,留在了泾阳,成了云家家学的先生和图书馆的馆长。

  云笙也书信一封,将期间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唐太宗。

  唐太宗收到书信以后,又是一番唏嘘感慨,对着云翼羡慕妒忌的不行。

  话题再转回赵谦。

  赵谦此行的目的,令人十分意外。他是带着赵涛来云家家学求学的。

  云笙诧异不已,婉言拒绝道:“赵家家学乃世家传承,非云氏家学可比,明府不必如此。”

  她以为赵谦此举仍是为了拉近赵家和皇族的关系,而赵涛就是他的投名状,是他送到自己手里的“人质”。她觉得赵谦完全不必如此,他此前的所作所为,便已经能够十分说明他的决心,圣人目前,对泾阳的形式也算满意。

  云笙并不是个喜欢强迫为难别人的人,目前双方合作愉快,这便足够了。

  赵谦却是真心想让儿子进入云氏家学求学。他这一辈子就只有两个嫡子,长子被家里宠坏了,闯下这样的弥天大祸之后,差点危在旦夕,最后还是依靠了云笙,才能够转危为安。次子赵涛已经八岁,看着聪明伶俐,但只知憨吃憨玩。去了家学,也没几个人敢逼着他读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赵释已经去了长安见识游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只有赵涛了。

  他见云生培养云氏子弟,尽心尽力,皆是将他们当成国之栋梁在打磨,便是请一个先生,也如此费尽心思,竟请了范阳卢氏的嫡长子。

  云氏学子学得如何暂且不说,只看她身边的云筎,她的才学本事和为人处事,便是他长子赵释所望尘莫及的。

  除此之外,赵谦还有另一层考虑。他十分看好云氏的发展,赵涛若是去了云氏家学,不仅可以学得真本事,还可以云氏诸子打好关系。同窗之谊最是珍贵,儿子经营好这份情意,日后在朝堂上行走,也更加方便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