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2(2 / 2)
多少年了,他们从来都是肆意自在,便是在长辈面前,都没有像现在这般小心翼翼,要再三思考之后才敢说出一句话。
马周在一旁勾了勾唇角。他的表情原本冷漠,黑眸沉沉,满是威严和压力。这一会儿他看向云笙,眼眸中却满满都是纵容和温柔的笑意。
云笙的月白色衣裙从元鸿和于乐的视线中飘过,紧接着,他们听到她轻飘飘的声音,道:“罢了,不是说要考教这几位才子吗?那你们便开始吧,不然我岂不是真成了你们嘴里不宽宏大量的人。”
元鸿和于乐的脸憋得更加红了,但还是咬了咬腮帮子,忍下了这口气。他们心里实在是难受,但也只能吃了这记看似没甚力道,实则捶得人心脏肺腑都难受的软拳,将事情转移到这五位才子的考教上。
他二人也不是全无智商的蠢货,有心要在云家家学的先生身上做手脚,但也不会那般光明正大到让人抓住把柄的地步。这五人,论才学,那也算是功底深厚的,做区区学童的开蒙先生,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也是当初写清单时,他二人犹豫了许久,还是将原来五人原样写出来的缘由。
故而此处,于乐便松了口气,开始考教他们的《诗》、《书》、《春秋》等著作。这几人果然回答得甚是流畅,并无一丝磕碰。
见到这样的场景,元鸿紧悬着的心,终于也松了下来,略带得意地瞥了马周一眼。
云笙坐在美人榻上,托着下巴,无聊地看着于乐从书中抽出诗词语句考教他们背诵和释义,心里暗暗想道:真正能够让人放心将族人后辈都交于他的老师,首先一个得才学过人,满腹诗书,若单单会背书释义,那也只是个背书的机器罢了;其次,他应当品德过硬,方能以身作则,教导学生;最后,若此人能够因材施教,敏锐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主动引导,令其发挥优点,克服缺点,那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而眼前几人,甚至连第一条都不能达标。
也难为元鸿能找到这样几个人了。
世家传承久了,便失去了拼搏的热血和韧性,也不愿意往外面的世界多看看,多开阔眼界,只会抱着祖宗腐朽的陈条当做金科玉律,从此后思维都被框定在那个圈子里,行为模式几乎如出一辙。如元鸿和于乐二人玩的这一手,自认为高明无比,却也只能欺骗欺骗底层不通文墨之人,若遇到一个有才的,便分分钟如豆腐渣一般倒塌。
马周蹙了蹙眉,不愿意再让这无聊而做作的场面浪费自己的时间,在其中一人背的正得意时,忽然插话问道:“‘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此言何解?”
正在背书那人像是忽然被卡住了脖子一般,愣在了那里。
其余几人,也互相对视,一脸莫名不解的表情。
于乐心中暗喊了一声糟糕,忙抢先开口道:“家学里的先生,总是着紧教授四书五经,马御史用这律法问题来考教,可算是超纲了。”
马周冷淡地看向他,眼中没有丝毫人情。他冷嘲地勾了勾唇,道:“世人读书习字,无非是为了明事理,学做人。此言出自西汉酷吏杜周,此人持重少言、内心阴刻,然则汉武帝对他颇为欣赏,此句便是原因之一。云家学子学得文武,日后是要报于帝王之家的。这几人却不闻君臣之道,不理人情之言,一味孤高,愤世嫉俗,只会背书,不是酒囊饭袋,又是甚?云家后人若是落在他们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