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 2)
弘道帝有没有相信理国公的说法何颐无从得知。
只知道最终后宫传来的懿旨上,王氏降品的罪名是:管束下人不力,以至功臣之后被害。
这道懿旨很是奇怪。管束下人不力,用这个罪名将一品国公夫人降品为七品,这显然罚的太重。
其中又加了句“功臣之后”。“功臣”二字显然指的是何颐的父亲何召信。
但何召信虽有驰援之功,毕竟没有救回太子。当初消息传回时弘道帝也没有对之有过任何嘉奖。而这道懿旨中却将何召信称为“功臣”。
由此可见,这道懿旨表面上是皇后下的,实际上是弘道帝的意思。其目的应当是敲打王氏的父亲王驰。
“王氏出身江南大族,乃是琅琊王氏后代,势力甚为广泛。且她父亲王驰才刚升任了内阁首辅,圣眷正浓,大伯也是不得已。”
“嗤”何颐不由笑出声来。
本朝自太|祖始,一直在打压世家势力,以防其坐大进而威胁皇权。各世家均是低调做人,哪家敢插手国公府的家事,而且是在天子脚下的永宁。
而王驰虽然出身王氏,却与族内关系极差。若非如此弘道帝也不可能让他进内阁,甚至做到首辅的位置。
王驰虽升了首辅,理国公府却也是根深叶茂人脉广博,两方权势只在伯仲之间。
若是何召铭严惩王氏,王驰绝不敢以权势相压,否则即刻便会引来弘道帝的忌惮。比方那道懿旨,就是弘道帝的警告。
何召铭不是无力与王家对抗,根本就是不想、不敢。
“伯父,您在礼部郎中的位置上已呆了五年了吧?明年就是京查之年,不知您准备的如何了?”[注1]
王氏的父亲王驰正是吏部尚书,专管着全国的官员任免、考核等事物。
大宁建朝二百余年,除西北外已久不起战事,如今就连莱夷也在和谈。战事减少,以武起家的勋贵将军们便没了用武之地,注定会被排除在权力之外。
为子孙后代计,从上一代起,前理国公就开始谋划着将家族由武转文。凡家中家中子弟大多弃武从文,以期重新回到权利中心。
何召铭天分并不高,直到前理国公去世也未能考得功名。先帝便赐了礼部主事的职位,令其入部学习。何召铭努力多年,也只升任到了郎中的位置,分管精膳清吏司。管理的是给国子监发放膳食津贴,以及为皇帝官员铸造印信。说出去是五品官,却并无太大权力。
二十多年过去,何召铭心中早已明白,自己能力有限,若不“走后门”,恐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