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9(1 / 2)

加入书签

仪态得体。

父子二人容貌相似,气质却略有不同,一个君子端方,温良如玉;另一个清冷漠然,内敛沉稳。恍惚间,两张脸似是重叠,皇帝不禁唏嘘。

“起来罢。”皇帝略一摆手。“听说你在狱中喊冤。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草民为肃王殿下喊冤!”少年的话语铿锵有力。

皇帝原以为他是要为自己喊冤,为王家阖府喊冤。却万万没想到竟是为自己的三儿子喊冤。

“此话何解?”皇帝不动声色问道。

“肃王爷知晓草民身世后,本欲移交刑部。但因怜惜王家只余草民一人,便动了恻隐之心。”少年沉声道,“草民自请前往江南调粮,肃王爷给了草民一个机会,等借粮归来,再向皇上禀明此事。”

王玄策言辞恳切,道:“肃王仁厚,错在草民。望皇上明鉴。若因此牵连了肃王爷,玄策万死难辞!”

老三知道当年王家被抄的缘由,若是动了恻隐之心,倒也说得过去。但——

“你可知今日早朝之上,左都御史弹劾肃王屯兵幽州,私购粮草?!”思及此处,皇帝不由动怒,语气也变得严厉。

“王爷至孝,怎会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望皇上明察,其中定有误会!”王玄策为肃王辩解,“先前王爷提过,京中存粮短缺,江南借粮又并非易事。为稳妥起见,须另行购置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做了四十余年国君,话说到这,他心里也有了思量。

|

“有句话草民本不该说,可肃王殿下无故蒙冤。草民,草民......”少年话音一顿,似是心中犹豫挣扎。

“但说无妨。朕允诺,不会因此降罪于你。”

得了皇帝金口玉言,少年下定决心,开了口:“先前王爷得了消息,端王殿下于凉州屯兵数万。王爷还未探明真伪,便反被弹劾屯兵幽州。此事......此事怕有蹊跷。”

“逆子!”皇帝咬牙切齿,低声吐出两字。

“朕乏了。你先回去罢。今日之事不可外传。记住,你一直在牢里,哪儿也没去过。”皇帝冷声嘱咐道。

“是,玄策谨记。”

两个玄衣人自暗处悄无声息步出,少年被人从密室带走。临走前他抬眼窥得天子真容,方脸剑眉,发须灰白,额间纹路极深。虽威严仍在,却老态毕现。

正是这位执掌生杀大权的君王,盛怒之下令王家阖府魂归地下。不知他晓得诸子夺位,自相残杀后,会是怎么个表情。少年眸光锐利,却也只是一闪而过。

“派人秘密去幽州探查。务必要快!”皇帝强撑着下令,他的这些儿子啊,个个都不是省心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