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2 / 2)

加入书签

  吃完饭后,她装作不经意地问道:“我听大娘说话似乎是宣京口音, 不知大娘可是宣京人氏?”

  李婆婆愣一下, 倒是没有否认, 只道她好耳力。

  “不日我们便要归京,不知大娘可有话要捎回娘家?”

  王老汉看过来,老婆子不是说这两人私奔出来的吗?怎么还要回京?他心里犯着嘀咕, 面上多少带出一些,在两人之间打量。

  姬桑目不斜视, 晏玉楼看着李婆婆。

  李婆婆苦笑一声,“我母亲早亡父亲也已去世,家中是庶兄当家, 哪里还有什么亲人。再者出京多年,那些人怕是都以为我早就死了。”

  这番话说得不清不楚, 倒也不难猜出大概。无非是嫡庶之争, 最后庶出的当家,嫡出的转眼从天下掉到地下。

  “你既是嫡出的姑奶奶,万没有避让庶出的道理。便再是庶兄当家, 也不应看着你过得如此落魄。我这人向来爱抱不平,你若有什么隐情不妨说与我听,或许我还能帮上一些。”

  王老汉浑浊的眼睛一亮,“这位公子此话当真?我婆娘被人害得苦…”

  “孩子他爹别说了,都是过去的事。这么多年我早已看开,那些东西他们拿去便拿去吧,都是身外之物,哪有性命重要。”

  晏玉楼眯起眼,嫡庶之争谋财害命并不鲜见。只是李婆婆是女子,迟早是要嫁出去的,她那庶兄何至于起杀心。

  她看了姬桑一眼,姬桑这才开口。

  “如是你的东西,万没有拱手相让的道理。你莫要有顾虑,我们二人在京中颇有些权势,你只管把冤屈说出来我们定会替你讨回公道,权当是报你们的收留之恩。”

  王老汉看出一些门道,只怕自家老婆子猜错了。这两位公子哪里是什么私奔出来的,说不准真是进山狩猎迷了路。

  同样的话听在不同人的耳中,会引起不同的效果。相比王老汉的心思简单,李婆婆心下只有震惊。她当年身为伯府姑娘,在京中都只能看人脸色行事。宣京权贵何其多王公贵族无数,敢说在宣京有些权势的人定然不是泛泛之辈。

  只是他们二人如此年轻,到底是什么来路?他们真的能帮自己讨回公道吗?

  思量再三,咬牙狠心。

  她都这把年纪,活得也算是够本了,还有何可畏惧的。要是能拿回母亲的东西,那她的山儿也不至于这般辛苦奔波。

  “两位公子大义,且容我慢慢说来。”

  李婆婆原名李蓉娘,是宣京乐安伯府的嫡出大姑娘。生母体弱膝下仅她一女,反倒是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