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5(1 / 2)

加入书签

“机组材料我来出, 不过产生的后续经济效益你们得从我这里买。”程香不做25o的买卖, 既然做到了必然这东西是挣钱的, 而地形和风力风问题, 至少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是过风四级的。哪怕夏季风和日丽,后边山阴坳里都能吹得人穿得住夹袄。

村长先表态,“这个没问题,但你收费得比外头便宜点,不然咱们出了人工又多花钱,这就不怎么合算了。冬季封山也就个把月。”

“行,一度少一两毛送个情分。”

坐着别人的地方来生钱,给点优惠政策是应当。

众人眼里都亮出了光,乡里是六毛一度,别看少一两毛,一个月下来一百多度电也得六十多块钱,还不算额叠加的。要是用自己村里的电,那可是实打实少了十几二十块。一年下来能省下一两百。如果外地人住进来,那费用肯定还得更多,若是把这头省了,那也是好大一笔钱呢。

他们能想到的事情,程香怎么会不明白,但要是不给大家一些甜头,她这事又怎么能顺利进行。

说到副业,程香提了个意见。

“我们为什么不弄一个自销产品产业链?专门集中在一个地方售出。”

“程老板,你不用保留,既然你提起来了就好好引导引导大家。产业这种事,咱们没你熟。”王友良诚恳说道。

程香思忖了一下,“要说什么东西最好卖,那当然是百货日用品。咱们村里只有小卖部,我说个不好听的话。以后等这里对外开放了,想必大家都有摆点小摊子的想法。”

众人眼神微动,也有那表情讪讪的。

王友良有些嘴里苦,越觉着这些人眼窝子浅。

“这样做我不是说不好,而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咱们村有什么服务类的特色?卖货谁都会卖,去进点东西也不过去点儿成本。可谁能记住咱们王家村有什么?”

“咱们全村人口只有那么多,每家每户都一个小卖部,相当于这不足一千亩的地方,有三十来家竞争对手。游客把咱们这儿的房子住满也不过二百人左右,打平均,每人的生活消费也不过二三十,卖过一次就没了。各家一分除去本钱,能漏下来几个。抬价吧,别人景区这么卖,咱们也这么卖。消费一高,我们这除了农田拿什么来留下客人?难道做成另外一个雪村?”

怕他们不懂雪村的梗,程香又解释了一遍,因为过高的哄抬物价,致使整个村子在旺季的时候无人问津。最后哪怕降价也叫不回来游客了。

名声容易打出去,但怎么维持名声热度,这需要下相当大的精力来促成。而处在村子里的村民,每一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看不见的小事,恰恰是给人留下印记的重要组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