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8(1 / 2)

加入书签

己留点白。比如一个满脸痘痘乐呵呵的小胖子。”

  白执又拿过一本书,“你看这里,学界对天生和后天对一个人人格塑造的影响比重,有

  一个概数——50%,也就是说所谓的natural calling(自然的呼唤)至少占了50%。那么这就证明了那些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家长是既自私又愚蠢的。”

  “这一点怎么体现在软件里呢?”

  “在己分析模块,写上‘真实的自己’,直接给大家推荐几个性格的分类优缺点做参考,

  我比较了一下,我建议参考海伦费雪儿教授的,我觉得更科学一些。”

  “哦,为什么?我觉得几种分类都有科学性,列出来,给大家自己选呗。”

  “因为我觉得在神经系统、思维这个层面上讨论这个缺口,比起行为层面,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到了行为层面,要记的规则太多了,人脑记不住。而到了那个层面就好比是临墙刹车。人的行为是受大脑思维指挥的。”

  “神经系统?”吴升不解。

  “这也是师兄提醒我的。其实,大脑结构虽复杂,但大脑神经网络信号传递的方式是很简单的,只有‘是’和‘否’两种。而信号的传递特征,根据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三个特征,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假说总结为四种。这也和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相吻合。”

  白执又习惯性地拿出纸笔在桌上边写边讲解。吴升总觉得他不当老师可惜了。

  “而海伦费雪儿教授又总结出了四种思维方式——网状、系统、发散、条块。它们其实是基于大脑信号的传递特征形成的。用这个思维方式特征可以更为直接地解释人的行为特征。比如,网状思维的人容易想得更多,母亲总是细致周到些,但有时会犹豫;系统思维的人,想得快和清晰,果断,但有时难免武断;条块思维的人稳定,镇静,可靠,但有时难免固执;发散思维的人,天马行空、活跃,但难免有时责任心差。”

  “有道理,但怎么能避免完美陷阱呢,思维完善,也是没头的事。怎么留这个白啊?这个网要有多大?又怎样才算系统?又要发散到哪里去?又在哪里需要用条块固定下?到底怎样才算是补够了?”吴升蹙眉思索着。

  “升哥,我记得你提到过‘自在’还有‘观自在’的含义,就是‘对症下药,对机说法。’对吧?”

  “没错。”

  “一切以这个“症”和这个“机”为准。看到它们,你就发现这思维也不需要太完善。苹果上的缺口不需要,也永远不会都补上。因为我们一天处理的事情就三件,处己、处人、处事,目的就是通过处人和处事中,需要的平衡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除了事中的专业知识无限,宇宙无垠。人和己的知识就是那些。人的心理特征和需要就那些。你一生中总打交道的人就那几个。”

  “嗯。你是说以对象来确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