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 / 2)

加入书签

  “进来。”

  六安连忙拎着食盒推门进去,不忘轻手轻脚地带上门。

  静思选内的陈设很是简单,一边用一扇紫檀底座的屏风隔开,设了座椅茶案,专门用于招待来商讨事务的其他官员。

  另一边不过一张楠木书桌,上面文房四宝,笔架水洗,一应俱全。桌后一张座椅,再往后身后的墙边立着书架,书架上堆满了厚厚的书卷,墙上挂了几幅前代的文人字画。角落里蹲着兽形冰鉴,上面已经出了一层细小的水珠。

  当朝首辅沈端砚沈大人正端坐在楠木书桌前,一手持卷,一手执笔,头都没抬地在纸上快速抄录着什么。他的动作看起来轻松写意,有种说不出来的优美。他的笔下如行云流水一般,跃然于纸上的字却不见半分跳脱潦草,反而清瘦挺拔,铮然有力。

  今日正值休沐,京城近日又无事,沈首辅难得有闲在书房里看书,虽然身上只着家常的暗纹竹叶青软袍,却衬得他容貌俊秀,举手投足间说不出的端正清雅。

  阳光从一旁的小窗投射进来,愈发显得他面如冠玉,眉目英挺,看上去仿佛只有二十出头,但实际上,沈大人已经年近而立了。

  六安屏气敛息,不敢出声。

  他轻轻将乌木食盒放在一旁的高几上,便垂手在一旁等着。

  说是年近而立,沈大人其实不过二十六,但年轻才俊、位高权重到这个年龄都未曾娶妻的,首辅沈大人在这京城里算是独一份了。

  六安刚跟着沈大人的时候就听人说过,沈大人出身寒微,亲族单薄,到了曾祖父那一辈,更是族亲凋零,只有这一支单传。祖父只不过是京城郊外的芝麻小官,父母不过在京郊种地温饱而已,到了沈端砚这一代,家境愈发败落。沈端砚九岁上父母就双双离世,只留下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妹妹和一间破屋、两亩薄田,几箱旧书给他。

  他一个小少年,又要为生计奔波,又要拉扯妹妹,又要读书,可谓备尝艰辛。平日里只能凭着一手好字给人家抄书,这才能勉强应付日常开销。但他那点收入,能买得起笔墨就已经不错了,连束脩都交不起,只能自己挑灯自学。

  好在他天生聪明颖悟,竟也慢慢地捱过来了。

  因为始终无法拜入名师门下,沈端砚县试、乡试中声名不显,直到后来一举中了进士,又因少年才俊被隆庆帝点了探花,这才在京中有了名气。按理说像沈端砚这样的,中了进士就有媒人络绎不绝地上门。但不知为何,他的婚事始终没有定下来。

  旁人有心试探,他只以家境贫寒为推托,据说还得罪了一家权贵。好不容易过了三四年,沈端砚终于松了口,却又出了问题。前头订下两桩婚事,女方先后不到半年便撒手人寰,自此京城里便有了首辅克妻的传闻。有心人再一联想到首辅的身世,愈发觉得这人真是命硬,真正疼女儿的人家不敢嫁,想要攀上沈府的人家前仆后继地又要卖女儿,始终没有合适的。沈大人婚事竟生生这么耽搁下来,一直拖延到今日。

  连带着沈小姐的婚事都一拖再拖,如今十七了都未订婚。

  不过自家人清楚自家事,六安心里清楚,沈檀书的婚事还真赖不了别人。倘若姑娘能把半分心思从书里抽出来,放在别的事情上,自家大人早就把她嫁出去了。

  但沈大人他的婚事,是真的不好说。

  眼下沈府样样不缺,只差一位主母和一群小主子。只是沈大人看上去不好女色,同僚送来的侍妾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