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 / 2)

加入书签

如果抢劫的只是一个人,陈沫或许可以通过防狼喷雾和小刀把抢劫犯吓走。但倒霉的是,对方是一群人,一群17、18岁左右,酒气冲天的青少年混混,纷纷拿着刀具。他们最小的刀也比陈沫手里拿的那把大。

陈沫很识时务,一看情势不利,很干脆的把包包交了出去。对方翻了翻,只找出一块老旧的手机和几十块零钱。

这让这群混混很不满,他们凶神恶煞的让陈沫拿出钱来。陈沫慌乱的摇头,害怕的说自己真的没钱了。

混混们不信,但他们翻便了陈沫的衣兜,依然没有别的收获。一怒之下,一位把头发染得鲜红的混混一刀捅进了陈沫的肚子。

陈沫倒在地上,血液染红了她的白毛衣,看上去触目惊心。混混们这才慌慌张张的逃跑了。

躺在地上的陈沫扫了一眼被丢在地上的包,里面的物品散落一地,但没有钱包和手机,不知道是哪个混混顺走了。

她挣扎着站起来,走的跌跌撞撞,但这条小巷像没有尽头似的,怎么都走不出去。她想求救,但她疼得微弱的声音淹没在黑暗里,没人听见。

很快,失血过多的她手脚无力,跌坐在墙边,再也站不起来。她只能可怜兮兮的蜷缩在那里,任由血液流失……

意识恍惚的她抬头看着黑得无边无际、不见一颗星星的天空,不由的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她出生于1990年,那个时候计划生育抓得正严。她不知道当时父母得知自己是个女孩而不是男孩时到底是什么心情。想必应该是失望的吧,要不然她怎么会有只小自己不到2岁的弟弟?

陈沫的一生,最开始的记忆就是自己和弟弟两个小娃娃躺在床上玩,弟弟却把自己咬得哇哇大哭的场景。

整个童年,一大半的记忆都是对弟弟的嫉妒和对爸爸妈妈的怨恨。

她嫉妒弟弟有自己渴望但得不到的玩具,嫉妒他拥有爸爸妈妈的爱,自己却像个没人要的小孩。

她怨恨爸爸妈妈对弟弟的偏爱,怨恨爸爸妈妈对自己有一点错误便是非打即骂,怨恨爸爸妈妈永远一句“你是姐姐,你得让着弟弟”,所以她必须干家务、任由弟弟欺负自己不能还手,任由弟弟的玩具一件件增多自己却什么也没有。

于是,她变得胆小、懦弱、孤僻、自卑。

童年的另一半记忆是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以及和爸爸妈妈短暂相处的幸福。

爸爸妈妈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只有小学的学历,夫妻两个为了挣钱,辗转了多个城市打工,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存款,也为了生小孩而倾家荡产。

他们带着两个孩子四处漂泊,在城里又混了好几年,依然没有买下房子、定居下来。为了减轻压力,他们便把6岁的陈沫留在了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

然后,陈沫便过了6年留守儿童的生活。没有天天和父母相处,没有处处和弟弟对比的伤害,陈沫的生活很平静,也很孤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