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2(1 / 2)

加入书签

年。

  想到这里,米多才发现自己走神了,不知道为什么,包个饺子也能想到辛向南,也是怪异。

  濮阳在一旁看着米多问:“你想什么呢?”

  米多一个恍惚,然后笑笑:“什么也没想。”

  “那米多以后想怎么办?”孔鸿志问,“读大学吗?”

  “大学?”孔宇转头看一眼孔鸿志:“能读吗?”

  然后又看一眼米多问:“你有没有机会能上的了?现在都要先下乡两年或者做工后再推荐去上。”

  米多笑笑,想到这个条件孔宇倒是符合,他也算是下了乡,便问:“你是不是正好符合条件?”

  孔宇有些无奈的抿了抿嘴。

  其实话说出来,米多就后悔了,她忘记了这个年代最看中的还是成分,孔宇这种的,谁会推荐他去上大学,然后安慰道:“说不准国家突然就放开了政策让我们参加考试入学呢。”

  开玩笑的一句话,一屋子的人都不说话了。

  米多自知失言,立刻说:“不是,我的意思是,既然读了高中,就好好读,不用在乎能不能继续往上读。如果有机会可以读大学,那是最好,如果没有机会,那也没有荒废了光阴。知识读出来,永远都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

  米多说话,引来了孔鸿志的连连赞叹,他点着头说:“好孩子,你这个年龄就能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难得了。”

  孔鸿志的话倒引起了米多的思考,她知道,一九七七年就恢复高考了,如果没有记错,那次高考是在冬天进行的,紧接着就是七八年的夏天,两次考试只有半年之隔。一九七七的冬天那一场她正好是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场夏天的考试,她高中毕业。所以,第一场能不能参加,还要看那时的政策。米多对七十年代的历史并不是太了解,只是记得一九七七年这个时间点而已。

  想到这里,她知道她是一定要考大学,不管是参加七七年的冬考还是七八年的夏考,这就牵扯到她以后要读什么专业。看着孔鸿志,米多想探听一下他的意见。

  孔鸿志听米多诚心问,也不掖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大意就是国家百废待兴,更需要科技方面的人才。

  米多认同孔鸿志的话,但她也知道,纵观这些年,尤其是到了八十年代,春回华国,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扶持,以及西方思想的大量汇入,大家对知识的渴求成了井喷状态,大多数有为青年都在这个时候奋勇前进,抓住了知识改变命运最好的时机。米多知道,她这一生这一次机会是至关重要的,考大学才是她最好的出路。

  这边和孔鸿志聊着,天都黑了,也没有发觉,饺子也都包好了,孔卉留米多再吃点,米多指指自己的肚子,实在吃不下了,孔鸿志就说,那就尝一个,吃完了,你们出去放花去。”

  米多一听有烟花,立刻问道:“有烟花?”

  濮司友没想着孔鸿志会说出来,但一想着这都是孩子,也不在忌讳,就坦白道:“我年前去给烟花厂帮工,然后人给了几个。”

  “那太好了!”这两年过年,米多最多也就听见了个鞭炮声,还没见过放烟花。

  濮司友又说:“就是那种小礼花,大概一人高的那种。”

  “那已经很好了。”米多说,然后问道:“我能去叫金多和向南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