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4(1 / 2)

加入书签

一番后,目光就在赵寒烟那对剑眉上多做停留。随后他谦谦笑起来,叹赵寒烟胡闹,但说她的时候,不忘善解人意地在前面加一个称呼‘幼弟’。

  “谁和你说的?”赵寒烟边请赵初落座边问道。

  “父亲和你大堂哥都说了。”赵初特意加重‘大’字的音,暗示赵寒烟指得就是圣上。

  “什么时候回来的,还进宫里了呢?”赵寒烟再问。

  “昨日刚回,今早进宫,这随后就来看你了。我好不好?”赵初笑问。

  赵寒烟点头。

  赵初随后把两包茶给了赵寒烟,“我自己在庙里种得茶,念经过,祈福过,你喝了保准心想事成。”

  “那我一定要好好收着。”赵寒烟不客气地把茶收好,又问赵初打算什么时候离开。在出宫之前,赵寒烟相熟的人很少,除了太后皇帝,就是八贤王和赵初了。前两者是跟她一起生活,后两者,是因八贤王曾和赵寒烟的父亲平康王关系要好的缘故,对她这个遗孤予以特殊照顾。

  赵初就如赵寒烟之前介绍那般,自小体弱多病被养在寺中,所以性子不争不抢,但他极为慧敏,悟性很高,更因为受过几位得到高僧的亲自点播,也随师傅们四处云游过,所以心情广阔,与凡俗大有不同。赵初本是有皈依佛门之意,但因为八王王妃的阻拦,这才搁置了,一直维持着而今三天两头出门礼佛,偶尔回来小住的状态。

  赵寒烟和赵初相识于寺中,每年父母忌日,赵寒烟都会去赵初所在的国寺,礼佛一月,本身八贤王就特别关照她,嘱咐赵初照料他。加之赵寒烟喜欢赵初的性子,俩人就越聊越来,成了难得亲近的堂兄妹。

  赵寒烟觉得这个世界,若有个人能不用解释,就理解她甚为郡主却做厨子的人,就只有赵初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赵初此来后,并没有问赵寒烟为何非要出来做厨子,而是问她都学会做了什么菜,又有什么最擅长。

  赵初听赵寒烟一一回答之后,笑道:“下次我回来,多留几日,定要把你说的这几道——素菜都尝遍。”

  “那我以后多学几道。”赵寒烟忙表示道,劝赵初下次回来多留几天,这样可以陪她出去玩。

  “这次是不知道你在这,我早已经定好了随广智大师去云州。下次回来,一定多留。”赵初顿了下,对赵寒烟道,“本不该多嘴,但事关你,便要说了。此番进宫,听了个了不得的消息。大理王爷段思廉你该知道,听说他就住在开封府?他今日得机会去拜见太后,再请和亲平康郡主,这回他还有大理皇帝的和亲信了。”

  “太后不会答应。”赵寒烟立刻道。

  “是不会答应平康郡主去外邦做个小小王妃,”赵初故意以第三人称叙述,也是周到思虑避免被人偷听暴露赵寒烟的身份,“但而今段思廉已被定位下一任储君,也便是说,平康郡主若嫁给他,将来就会是大理国的皇后。我琢磨着太后或许会动心思考虑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