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1(2 / 2)

加入书签

“于是,我又换了个方向,直接从鹿良山查起。”

他略显无奈地笑了下:“锦城虽是个小城,但好歹也有二十多万人口,鹿姓可能在其他地方不多见,但在锦城实在太普遍不过,十个人里找出四五个姓鹿简直稀松平常。”

他看他,随口说,“像我太太,她就姓鹿,我们工作室也有好几个姓鹿的。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能准确找到你想找的鹿良山不容易。”

这次,高恒之边说边把其中一张资料递给周淮初。

他继续:“我找了局里的朋友,查了一遍,这张资料上显示,整个锦城,叫鹿良山的,目前在世的和当年遇难的,以及年纪符合条件的,差不多有两三百个,要进行逐一排查并且还要查到各自的家庭状况,除了正儿八经的公安部门调查案件,几乎很难实现。”

“但很巧的是,在锦城三中的的档案馆的遇难人员纪念表里,我看到一个遇难老师,就叫做鹿良山。”

高恒之话说完,周淮初眼里一动。

他低头看着那张高恒之递过来的A4 纸,上面清楚记录了鹿良山的一些资料。

男,锦城三中物理老师,地震当日遇难,家里只留一个女儿。

周淮初问:“然后呢。”

“然后,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鹿良山有个女儿,他女儿当年就在三中初一一班,而且这个女孩还活了下来,是当时为数不多活下来的学生,但这个女生并不叫鹿佳思。”

其实话说到这里,周淮初已经完全明白。

高恒之继续说:“而就在一周前,我原本在查手里一个案子,在一个与案件相关的当事人那里发现他有收集报纸的癖好,于是我高价买了地震当年的一叠报纸。本来并没抱什么希望,但却意外地有了很重要的发现。”

“地震那段时间全国各地的媒体都有无数个相关救援报道,锦城三中作为锦城受灾最惨烈的地方,锦城各地媒体必然相当关注。”

高恒之突然从文件夹最底部抽出来两张泛黄的报纸截片,顺着桌面缓缓推至周淮初面前。

周淮初怔了下,这是谈话及此,他唯一没有想到的事情。

高恒之示意:“这张报纸里面就有关于鹿良山女儿救出来时的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