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2 / 2)

加入书签

  沈竹猗介绍道:“这位土御门夜樱姑娘想要鉴定几件古物,我想借用一下实验室的器材。”

  阿巧点头:“嗯,请。”

  土御门夜樱用东瀛话对男助理道:“羽生。”

  名叫“羽生”的英俊男人立刻打开行礼箱。

  一共有五个精美的小盒子,看样子物件不大。

  羽生先打开了三个盒子,分别是一件鱼形玉璋、一件小型的玉立人和一件柳叶形青铜短剑。

  土御门夜樱:“瑞宝斋的老板说这前两件是在1929年,从当地一个姓燕的人家流出来的,而这把青铜短剑则是战国时期一个船棺墓里的陪葬品。”

  沈竹猗戴上白手套,拿起鱼形玉璋仔细观察,又用工具查看了一下包浆之类的,道:“鱼形玉璋,外形像一条鱼而得名。从形制上来看,的确是古蜀人特有的器形。古蜀人的遗物中有大量鱼和鸟的造型,一般是与鱼凫王朝有关,时间相当于中原的商代。另外,因为时间超过三千年,已经受沁钙化,有点像鸡骨白。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鸡骨白形成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四大类:地热与火煨、酸蚀与石灰碱蚀、饭渗与受沁钙化、还有自然风化。其中地热比较常见,一般是地热致使玉器受热,而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处在干燥的环境中,但南方湿润,并不容易形成这种鸡骨白,反而容易受到土壤里酸性物质的侵蚀,就会出现沁色或者钙化现象。玉器结构密度越疏松的地方就越严重,良渚文化古玉器的钙化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所以,有些古代墓葬会在周围洒上石灰石以防止陪葬品被腐蚀,但石灰石遇水会形成石灰碱,同时释放热量,碱与酸一样,也会对玉器造成侵蚀钙化,这叫‘石灰碱蚀’。至于这件玉璋,明显是在现代用火烧出来的。但古蜀国的有些牙璋在其镂孔附近还有白色的花纹,是与原本器表的结构、光泽相同的,估计是当时的一种浸染工艺。还有这琢玉工艺太过精细,线条太死板,尤其是扉棱部分明显是现代砣机的痕迹。在三千多年前,凡人要做件玉器着实不易。老子曾经说过‘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或者像金庸老先生所说‘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机器做出的精细,只会让玉石失去自然的韵味,所以真正的艺术品还需要一个‘度’。此外,这上面的包浆,太有光泽了,一闻还有蜡油的气味。包浆是由于灰尘、汗水,或者土埋水沁,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真正的包浆含蓄温润,幽光沉静,如同古之君子,温文尔雅。”

  土御门夜樱:“所以这是赝品?”

  沈竹猗:“嗯,赝品。”

  听完沈竹猗的解释,土御门夜樱以一种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

  但在兰云昭的眼中,那就是极富侵略性的贪婪目光。

  兰云昭有些不开心了,为什么总是有小妖精想觊觎他家沈大美人。

  沈竹猗继续鉴定第二件,一件小型的玉立人,简直就是缩小版的青铜大立人,但精美程度低了不止几个档次。

  谁知沈竹猗只看了一眼,就笃定道:“玉质是属于绿色透闪石龙溪玉,但这也是假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