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6(1 / 2)
气, 年底给娘家送礼时,遇到王采霞,往常还会喊上一声大姐, 今年再在娘家看到她,头一偏,竟是当她不存在。
王采霞冷笑一声,果真是当了举人娘子,翅膀硬起来了, 回头就同刘秀才抱怨, 刘秀才无奈自嘲,可不是翅膀硬起来了, 韩泽现在是举人,王采薇是举人娘子, 不是以前的平头百姓, 没必要受自家的气。
韩家的身份骤然改变,显然韩家人适应良好。再看看自家娘子,她恐怕还没转变过来, 也是,这么多年的养尊处优,使得她不会低头, 也学不会讨好人,更忍受不了别人,尤其是同父异母妹妹给她的气受,倒也是难为了她,是他没用,如果他能中举,他们又何至于如此?
但是这么些年他们每每去岳父家,岳父以及两位舅兄处处捧着他们夫妇,虽没当面贬低韩泽夫妇,但岳父以及大舅子对妹妹妹夫的疏离冷淡,明眼人都能瞧出来,韩泽怎么可能没有想法,倘若他一直处于低谷也就罢了,偏生人家腹有锦绣,身子方好,便考中秀才,来年就中了举人,谁又知道三月份的春闱,他能不能一举得中进士呢?
想到此,他不由得苦笑,韩泽中举那会儿,他愤怒不平,经过几个月的沉淀,他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料。
韩泽便是那天生会读书的人,天生的东西,他跟家世没什么关系,那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旁人嫉妒也没办法。
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便是家世再好,也没什么用。就比如他,人家韩泽在县学只读了一年书,他在县学读了四年,结果便是他读四年的书不如人家一年得用。
韩泽并不知道刘秀才夫妻俩的想法,这会儿他已经在京城了,王采薇并没有跟着去,但要让韩泽一个人就去了京城,韩家人都不放心,于是照例让韩二郎陪着他大哥去了京城。韩二郎这两年跟着韩泽跑习惯了,倒也想去天子脚下看看。瞧瞧那京城跟阳成有什么不同?不然为何人人都要往京城去?
京城距离阳城有两千多里路,县里去京城参加春闱的人有六位,路途遥远,几人默契的结伴而行。
此次上京,韩泽足足带了六百两银子,以韩家的情况,哪怕把韩家卖了也凑不足这么多银子。
好在韩泽中举时,王家送来了两百两银子,后来办酒宴赵正修和刘秀才同送来了一百两银子,其余的银子有附近乡绅以及村里乡亲们送的,还有他卖画得的银钱,凑在一起竟有六百八十两银子,他带了六百两上京,余下的八十两银子,拿二十两银子还了王大夫家的药钱,剩下的留给家里修缮房子。
↑返回顶部↑